初秋,灌云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投資6000萬元、占地147畝的工廠化育苗中心和展示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投資1500萬元的智能化溫室大棚正準備接受驗收;相隔不遠的復興路北延工程基本完工,施工人員正對道路進行綠化……該園區管委會主任席于兵介紹,目前,園區上下正緊緊圍繞預定目標,全域全員扎實推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創建,為全縣乃至蘇北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樹立標桿。
灌云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由0.93萬畝核心區和18.1萬畝輻射區兩部分構成。核心區依靠伊山鎮原有的高效設施農業為主體,內有智能化大棚、工廠化育苗出口紫蘇、食用菌、采摘和冷鏈系列,輻射區則擁有蘆蒿、西瓜等果蔬傳統農業產業,涉及西部崗嶺兩鎮40多個村。2020年10月獲批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后,截至今年8月底,該園區已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服務業發展完成投資2000萬元;新開工項目4個;新簽約項目2個。席于兵說,獲批省級示范園創建,這是對灌云現代農業產業的肯定,也是灌云農業產業發展的一次最好機遇。園區黨工委第一時間承諾:要干就干得最好,絕不錯過任何機會。不到一個月時間,園區就拿出了規劃、建設、招商、科技等30多條意見(方案),黨工委班子分別認領任務。
王超是灌云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產業發展部部長。這兩年,他目睹了園區迅猛發展的歷程。據王超介紹,第一時間得知獲批省級園區創建后,園區就秉著“合理定位、科學定制、有序推進、首創即達”的原則,快速推進各項工作。首先啟動的是核心區復興路北延道路改造工程,緊接著有序推進果蔬工廠化育苗與展示中心及蘆蒿產業示范基地布局規劃與圖紙設計工作,而另一邊的工廠化食用菌栽培廠房主體工程迅速開工,設施蔬菜栽培基地600畝用地返租到位,建成蔬菜大棚27個,投資1.1億元的冷鏈項目成功對外招租。
農業園區的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該區積極引進新品種,兩年引進50余個,并開展蘆蒿試驗示范工作,同時與示范點新經營主體搞好產業對接工作,著重發揮蘆蒿、紫蘇、西瓜或鮮食玉米高效輪作模式、豆丹綜合種養等富民產業帶動作用,對接經濟薄弱村1個,年內實現新增務工崗位270余個,帶動低收入戶實現脫貧30余戶。為提升園區產業科技含量,主動對接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和江蘇海洋大學,旨在將先進的科技成果轉化為園區經濟新的增長點。
眼下已進入收獲季,灌云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將緊緊圍繞創建方案和目標,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和力量,高標準打造展示中心、綜合服務平臺、蘆蒿基地建設以及園區環境整治,確保創建首要之年初戰告捷。面對創建壓力,席于兵表示,不論前方有多困難,他和自己的團隊都不會退縮,相反,結合當前的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活動,始終做到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確保10月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創建首要之年年度驗收合格。 (朱一清 夏銀龍)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張藝雯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