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明興 黃月月)室外,初夏景致怡人,與之相匹配的,是連云港工業展覽中心內的“數字熱潮”。
作為2025年“蘇新消費·夏夜生活”暨第六屆連云港網絡購物季的重要板塊之一,今年的網絡購物季活動力度更大、內容更豐富、形式更新穎。從絲路云商矩陣的搭建到AI技術的深度賦能,從線上消費券的精準投放到線下體驗場景的沉浸互動,這場活動不僅展現了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更勾勒出未來我市電商消費業態的無限可能。
“絲路云商”矩陣:
打造全域消費生態鏈
走進3號館的“連云港電商”直播體驗區,十余個直播間正同步開播。主播們手持本地特色商品,從東海縣的水晶制品到沃田集團的有機藍莓,從贛榆海鮮到“連云港制造”的國貨潮牌,鏡頭前的每一秒都轉化為線上訂單的跳動數據。
這場“電商盛宴”的背后,是市級層面打造的“絲路云商”線上商城與“海州甄選”“金灌優選”等本土電商平臺形成的“1+N”矩陣,覆蓋絲路國家特色商品、港城名優品及國內消費熱品,真正實現“24小時不打烊、365天不落幕”的消費體驗。
“我們的蝦仁制品過往都銷往省外各地,這次活動讓我們大規模觸達本地消費者。”江蘇寶鮮樂供應鏈有限公司負責人高云廣指著直播間里的一款海蝦仁介紹,“這款以鹽凍蝦為原材料,經過11道工序,層層把控蝦仁品質,最大程度保證原汁原味,通過直播鏡頭向觀眾展示其特性,短短一天便收獲上百筆訂單。”
為激發線上消費活力,我市在“絲路云商”發放了100萬元消費券,分設滿50元減15元、滿100元減30元、滿200元減60元3檔,每日定時投放。據統計,目前線上商城消費額完成近300萬元。
線下場景賦能:
從“流量”到“留量”的轉化
線上流量的爆發,離不開線下場景的強力支撐。在“連云港制造”精品體驗區,千余款本土產品通過“體驗式消費”吸引觀眾駐足。市交通控股集團的移動充電機器人、蘇墾漁業的鮮蝦餅試吃臺、鼎味泰的關東煮大集合、天馬網絡科技的響貓牌釣竿……這些線下互動不僅為線上直播提供了素材,更讓消費者直觀感受到產品的品質與價值。
“看到商家直播時的介紹,我到場館掃碼領券后,實際品嘗感覺這款鱈魚排還不錯,隨即用消費紅包買了5盒,另外還在絲路云商平臺上購買了4盒,這兩筆訂單都能享受到真金白銀的滿減優惠。”市民李娜的消費路徑,正是“線下引流—線上轉化”協同模式的縮影。活動現場設置的通用消費紅包,通過掃碼即領、多檔疊加的靈活設計,進一步打通消費閉環。
此外,本地電商企業、商超綜合體也全面開展了518系列滿減促銷優惠活動。其中,天馬集團更是推出了幸運葉子3折起的超值優惠。全市各縣區也依托自身特色產業,如水晶、穿戴甲、海產品等,舉辦了豐富多彩的“一縣一品”主題促銷活動,形成了市縣聯動、平臺協同的立體促銷網絡。
產業激發動能:
構建“電商”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本屆連云港網絡購物季不僅注重消費體驗的提升,更著眼于產業發展新動能的激發。以“產業賦能 人才培育”雙輪驅動為戰略支點,構建了“平臺對接—技術賦能—人才輸送”三位一體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在外貿優品拓內銷專項行動中,我市特邀阿里、京東、Temu等平臺方,與全省百余家外貿企業開展對接會,助力企業打通“出口轉內銷”全鏈路通道。同時,人工智能賦能電子商務新增長分享會也邀請了阿里行業專家,圍繞AIGC數字人直播、智能客服系統等前沿技術展開深度研討,為全市電商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在人才培育方面,市電商協會聯合各大高校開展了電商專場招聘會,通過“招聘+展銷、招聘+直播、招聘+宣講會”等形式,搭建起企業與高校之間的橋梁,促進人才的精準對接與合理流動。這些舉措不僅為電商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更為全市電商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當直播間里的訂單數據不斷刷新,當掃碼領券的市民流連于展臺之間,這場“電商”的實踐已悄然超越一場購物狂歡,成為全市電商產業轉型的生動注腳。從“絲路云商”的矩陣布局到AI技術的創新應用,從線下體驗的沉浸互動到產業人才的精準對接,連云港以數字為紐帶,串聯起消費升級的完整鏈條。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