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袁春梅 通訊員 張雪君)在江蘇農墾優然牧業有限公司的現代化牛舍里,工作人員正通過智能項圈實時監測奶牛的健康狀況;在連云港市綠緣牧業有限公司的擠奶大廳,全自動轉盤式擠奶機高效運轉……這些場景正是我市奶業轉型升級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我市通過創新建立“科技小院+服務站”雙輪驅動模式,奶牛養殖正加速從傳統模式向智慧化、高質量發展轉變。
作為江蘇省重要的奶源基地,我市目前奶牛存欄量約3萬頭,占全省養殖總量的近30%。然而,隨著產業規模的快速擴張,養殖、管理、疫病防控等技術短板逐漸凸顯,制約了奶業的進一步發展。
針對這一現狀,市畜牧獸醫站專家單玉平帶領團隊創新探索“科技小院+服務站”服務模式。團隊在養殖規模達1萬頭的優然牧業建立“科技小院”,由揚州大學等高校專家駐點服務;同時在中小型牧場代表綠緣牧業建設全省首家“科技服務站”,形成“大場小院示范、小場服務站輻射”的雙輪驅動格局。
在優然牧業有限公司,“科技小院”的建立成為產業升級的關鍵一步。作為“科學技術+農村小院”的創新結合體,“科技小院”吸引了高校師生和科研院所技術人員常駐,實現了“專家與養殖主體零距離、科研與生產零距離、育人與用人零距離”。在這里,科研人員針對牧場實際問題開展研究,奶牛養殖過程中,通過智能連接管路,從擠奶到奶倉,牛奶能在瞬間冷卻至2℃-4℃,有效防止細菌繁殖。同時,智能項圈實時記錄奶牛的反芻和運動步數,讓工作人員可有效監控奶牛的健康狀況,這些智能化手段大大提升了養殖效率和牛奶品質。
“這種模式就像給牧場裝上了雙引擎。”單玉平介紹,科技小院重點攻關奶牛健康養殖和良種繁育技術等系統性難題,服務站則側重解決中小牧場的具體技術問題。在科技賦能下,優然牧業通過應用精準飼喂系統和奶牛發情監測數據,將每日單產從40公斤提升至50公斤,年增收超千萬元;綠緣牧業在服務站指導下引進智能擠奶設備,生鮮乳質量指標全部優于國家標準。
“從牛舍環境控制到疫病防治,從飼料配方優化到擠奶設備維護,技術人員深入各個環節,解決企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通過建立完善的監測體系,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疫病風險,保障奶牛健康,減少經濟損失。”站在優然牧業物聯網控制中心里,單玉平指著大屏幕上的實時數據說,“從傳統養殖到智慧牧場的轉變,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發展理念的革新。雙輪驅動模式持續發力,有力推動了產學研深度合作,今后將嘗試在各縣區牧場推廣,并逐步向肉牛等其他畜牧產業延伸。”?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周金林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