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8月5日電 (黃一宸 詹麗紅 王立軍)盛夏,又一批新兵來到了距平型關千里之外的“平型關大戰突擊連”。
“戰旗最動人的模樣,絕不是掛在榮譽室的墻上,而是高高飄揚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平型關大戰突擊連”榮譽室里,連隊政治指導員栗新朝對新兵們說。
他身后,正是“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的戰旗。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消息很快傳遍大江南北———這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那一役,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當年的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2營5連率先沖進了敵群,老連長曾賢生的大刀砍到卷刃,排長們的槍托砸得斷裂,班長們的身上分不清是敵人還是自己的血。”“平型關大戰突擊連”連長閻偉說,“平型關大戰突擊連”這面旗幟,戰斗過后由115師343旅授予連隊。經此一戰,全連只剩下30多人,犧牲者平均年齡不過20出頭。
2015年9月3日,在新中國首次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為主題舉行的閱兵中,“平型關大戰突擊連”英模部隊方隊光榮接受了祖國和人民檢閱。
2019年10月1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包括“平型關大戰突擊連”在內的100面榮譽戰旗氣勢如虹,見證了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奮進征程。
如今,擎旗向前的,是一群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多數出生在21世紀,共同的名字是“陸軍第79集團軍某旅裝步九連”。
過往的榮譽帶給九連自信,自信的九連官兵書寫新的榮譽。
“當年的突擊,是高舉著大刀沖鋒陷陣;今天的突擊,則是要在‘人裝合一’的基礎上加快提高打贏能力。”站在榮譽室里一把滿是暗紅色銹跡的大刀前,閻偉說。
隨著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大幕拉開,九連開啟了由摩托化步兵向“合成鐵拳”的蛻變重塑。這場駕馭新型裝甲步戰車的“突擊”,從最初摸底考核中射擊、通信、駕駛三大專業及格率不足60%,到連隊專業人員考核優良率100%,用時不到3年。
“一車注意,正前方‘敵’坦克,反坦克導彈,摧毀!”
3秒之內,導彈沒入漫天風沙。
在惡劣天氣影響下,導彈開始偏離目標。上士王振民立刻進行修正,導彈最終摧毀目標。
這是發生在蒙古國東戈壁省的一幕。去年,連隊整建制出國參加中蒙“草原伙伴—2024”陸軍聯合訓練,探索出風沙條件下某裝備新戰法。
僅2024年一年,連隊就參加了3場實兵演習、3場比武考核,被陸軍表彰為“軍事訓練先進單位”,54名官兵立功受獎。
“勝利不會向我們走來,我們必須自己走向勝利。”閻偉說,各類比武前,九連會組織尖子隊和補差隊加練。
“每個人的能力有參差,只有人人都想拿第一,九連才能是第一。”負責帶教的比武尖子王烽說。
每逢有人職務晉升,九連都要集體開一次“提職補短會”,大家直言短處,幫助戰友更好地履新。第46任政治指導員姜豐回憶:“我調離之前,他們讓我別再那么‘嘮叨’了,還送了我一本紀念相冊。”
相冊里,有一張特殊的“大頭照”。“這是劉鑫的照片,剛入伍的時候他性格特別內向,看人都是低著頭。”姜豐說。
經過兩年的淬煉,劉鑫憑借全旅比武第一的成績立下三等功。
兩年,可以改變很多———
劉鑫的兩年,是從“曾經想退伍”到“堅定要留隊”;王振民的兩年,是從業務尖子到能力全面的“六邊形戰士”;閻偉的兩年,是從聚焦實兵對抗到抓“有人+無人”訓練……
從2025年到2027年,也只有兩年。
到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那時,九連又會度過怎樣的兩年?
“下連儀式上,每名九連新兵都收到了一張帶有榮譽編號的戰斗宣言書。”栗新朝說。
宣言書中空白的部分,將由每名新兵來書寫……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