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烈日炙烤著連宿高速二期灌云至沭陽段1標小伊樞紐主線橋的建設現場。空氣中彌漫著混凝土的氣息,一臺吊車沉穩地將巨大的漏斗吊起,精準地對接在早已深入地下40余米的導管上。這里正在進行的是20-1號樁基的澆筑作業,也是整個連宿高速二期1標535根橋梁樁基施工的“收官之作”。
工地上,混凝土運輸車排著隊,一車接著一車,將攪拌好的混凝土傾倒入漏斗。79.5立方米的混凝土,通過這根粗壯的導管,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看不見的深孔底部。整個澆筑過程持續2小時,節奏緊湊卻有條不紊。該標段工程技術部部長張升站在一旁,緊盯著作業面的每一個環節。“水下灌注講究的就是一個連續、均勻,對精度要求非常高,從混凝土的配合比、運輸銜接,到導管埋深的控制,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有閃失。”張升說。這根樁基的完成,也標志著小伊樞紐主線橋132根樁基全部施工到位,為其后續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眼前的順利澆筑,背后是嚴謹工藝的有力支撐。張升進一步介紹,20-1號樁基采用了“反循環成孔”技術,利用特殊的鉆具和泥漿循環方式,有效保障了孔壁穩定和成孔質量。而確保樁體在深孔環境中完整、密實的關鍵,則是“水下灌注”作業模式。該模式在灌注前需進行嚴密的排氣排壓作業,以保證灌入的每一斗混凝土都能連續、均勻地壓入孔底,避免泥水混入,從而保障樁體的完整性和強度。
“20-2和20-3號樁基已經澆筑完成一段時間了,混凝土強度正在穩步增加。現在20-1號樁完成,等它的強度也達到要求,我們就能在這三根樁基上施行蓋梁作業,橋梁下部結構的施工將加速推進。”張升指著不遠處的施工區域說。樁基的完成,如同為橋梁主體結構安裝好了穩固的“腳”,是后續蓋梁、架梁等工序得以全面鋪開的前提。
據了解,該標段樁基施工自去年12月啟動。回望過去8個月,從寒冬到酷暑,建設者們在地下展開了一場無聲的戰役。535根樁基,長度從33米到56米不等,如一根根堅韌的“骨架”,穿越不同的地質層,深深植入項目沿線的土地中。它們不僅承載著未來橋梁的重量,更是建設者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
? 隨著20-1號樁基的成功澆筑,連宿高速二期1標段橋梁樁基工程宣告全面完成,標志著項目整體推進取得了關鍵進展。張升表示,項目團隊將繼續發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后續的蓋梁、架梁及橋面系等施工中,把嚴工序質量關,繃緊安全生產弦,確保這條承載著區域發展期望的高速公路如期、優質地建成通車。?(劉蔚 朱正艷)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周金林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