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娜 吳成瑤 李丹)在云臺農場的多功能直播間里,兩名主播正熱情洋溢地向觀眾介紹“蘇墾15度鮮”鮮香大米。鏡頭前,電飯煲里咕嘟咕嘟煮著晶瑩剔透的大米,裊裊升騰的蒸汽中散發著陣陣米香。主播葉倩雯一邊用飯勺輕輕翻動,一邊向觀眾解說:“大家看,我們這款大米粒粒飽滿,煮出來的飯油潤透亮,米香特別濃郁。”
1臺空調,1張展示桌,4盞補光燈,3臺電腦和二手電視機構成了農場多功能直播間,筆者在現場看到,電視機的屏幕上正同步顯示著直播畫面,主播葉倩雯的面容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與葉倩雯臉上的輕松從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對不久前那段“蒸籠”般直播日子的深刻記憶。提起之前的直播間,葉倩雯告訴筆者:“之前就是個‘大溫室’,太陽一出來,玻璃頂棚一曬,室內溫度就躥到三十八九度,不一會后背就濕漉漉的。一場直播下來,妝花了,衣服濕了,說話都沒力氣?!?/p>
她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指了指現在身處的這個寬敞明亮卻非常涼爽的空間說:“你看現在,多舒服!”
連日來,云臺農場的電商直播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持續的高溫天氣卻給直播工作帶來了嚴峻考驗。針對這一痛點,云臺農場通過資源整合、設備改裝升級和錯峰運營,打造高效、節能的“清涼直播間”,將老舊資產改造成“數字工廠”,讓老舊資源煥發新活力。
“我們將農場閑置多年的電視臺舊址進行智能化改造,將舊電視搬入直播間,作為實時監控和直播畫面顯示屏,淘汰的燈具加上遮光罩成了直播間的補光燈,實現‘變廢為寶’,減少設備購置成本,提升資源利用率。如今經過升級,舊址變成了‘直播、 廣播’一體的多功能‘數字工廠’?!敝辈バ〗M運營人員陳鵬說。同時,云臺農場通過錯峰安排直播與廣播時間,既避免了設備空置,又提高了場地使用效率,實現不同功能銜接。
經過一番努力,讓老電視臺里“長”出“數字新工廠”。舒適的直播環境、專業化的聲光設備為直播提供穩定技術支持,不僅讓直播團隊擺脫了高溫的困擾,更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成本的顯著降低。
“老舊資源再利用讓閑置場地‘重獲新生’,是農場黨委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痹婆_農場黨委書記王信學說,“‘數字工廠’的改造成功,不僅盤活了存量資產,更探索出了一條傳統農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路徑,農場將以此為契機,持續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讓更多沉睡資源煥發新活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