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未來五年是江蘇生態文明建設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必須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布局,加快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積極創建全國生態文明試驗區,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均衡發展、永續發展。蘇北崛起關鍵是要實現發展與生態的共贏。
持續推進核電建設 加快推進清潔能源占比
眾所周知,能源是指能夠提供能量的資源。這里的能量通常指熱能、電能、光能、機械能、化學能等,其可以為人類提供動能、機械能和能量的物質。
現實生產生活中,電能是非常重要的能源。市統計局數據顯示:1至10月,全市新能源(包括核能)發電量為423.6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7%。其中,核能發電量為400.1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0%,占新能源發電量比重達94.5%;風力、太陽能、垃圾焚燒發電量分別為15.78、3.80、2.01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107.6%、14.1%和42.7%。我市前10月,全社會用電量為180.3億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為106.88億千瓦時。
專業人士表示,這意味著我市新能源(包括核能)發出的電量已經超過了連云港所需求的電量。在工業用電中,有20%左右的電力是由清潔能源供應的,這對于我市未來工業發展的意義非常重大。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區域能源要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須要通過節能減排、植樹造林等方式抵消自身發展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目前,我市新能源正積極建設田灣核電7、8號機組,同時在灌南、贛榆整縣(區)推進光伏,都是為了實現零碳城市目標。
在推進電能生產綠色化的同時,我市還需要通過使用天然氣、頁巖氣等新的化石能源,減少對石油的傳統化石能源的使用,減少對外排出的二氧化碳。
正如專家所言,連云港要想實現綠色發展,關鍵是要解決好能源問題。作為國家七大石化基地,在“雙碳”背景下,連云港要想保持石化產業持續發展,必須高度關注石化基地的能源綠色化,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好綠色石化難題。
當前,我市已經從兩個方面積極推進相關工作,首先加快清潔能源在全市能源供給結構中占比。截至2020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77.83萬千瓦,“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達到26.77%,占全省新能源裝機容量的5.09%。其中:風電容量73.32萬千瓦,年均增速24.83%,占全省風電容量的4.74%;光伏容量91.49萬千瓦,年均增速32.27%,占全省光伏容量的5.43%;生物質能裝機容量12.70萬千瓦,年均增速12.02%,占全省生物質發電容量的5.25%。截至今年9月底,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215.38萬千瓦,增長35.32%,占全省新能源裝機容量的5.63%。其次,積極植樹造林和推進技改和節能。在這些行動推進下,港城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力同前9月相比略有下降。數據顯示:1至10月,全市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712.75萬噸標準煤,占全市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比重為92.8%,同比增長6.2%,較1至9月下降1.4個百分點,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同比下降13.4%。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同比下降12.8%。
推進環保監管體系建設 加快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
連云港港是連云港交通生態環境整治的重點區域。今年以來,連云港港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整治,積極推廣散貨裝卸“不落場”工藝,煤炭、礦砂等散貨直取率達65%以上,木薯干裝卸直取率近90%;配備約900套噴淋裝置、80臺清掃車、43臺灑水車以及各類霧炮50余臺、車輪沖洗平臺12套;建成防風抑塵網7500米,有效控制揚塵污染。并建成5個廠界站(β射線)、67個粉塵微站(光散射)共72個點位的粉塵在線監測系統,形成覆蓋“一體兩翼”——連云港區、贛榆港區、徐圩港區、灌河港區、內河港區中云臺作業區10家從事干散貨作業單位的網格化大氣監測體系,搭建涵蓋視頻監控、預警分析、報表報告等智能化平臺,推進環保管理精細化,打造智慧環保管理系統。
這是我市推進生態環境現代化治理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區域環境要想保持綠色發展,必須要綜合調動多種手段進行環境治理。
今年以來,我市積極調動全市400多個攝像頭對城市生態面上情況進行管控,有的縣區要求攝像頭發現的生態問題要15分鐘快速反應,并制定了相關監管不力懲罰措施。同時,通過引入走航車等模式將生態環境監管從過去的人防變成人防技防網絡的模式,讓城市環境治理更加精準。
此外,我市還在全國率先建立多長共治港城山水的模式。目前,我市圍繞生態環境治理已經形成了大氣有點位長,水有河長、流域長、斷面長、管長,森林有林長等多維的城市生態管理網絡網格員體系。為了更好地協調問題,我市市縣區主要領導擔任重點攻堅區域的“網格員”,讓生態環境的老問題從本質上得到解決,讓生態環境成為連云港最美麗的底色。
打造綠色循環產業鏈 讓綠色底色更濃郁
在積極推進能源結構綠色化、生態環境管控科學化的同時,我市還積極推進綠色循環產業鏈建設。
在徐圩新區,從規劃到招商,堅持按照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的原則,以石化產業鏈延伸及配套服務為導向,不斷固鏈強鏈,開展精準招商和以商引商,不斷夯實石化產業基地發展根基。目前,該園區產業鏈的上下游均有國內的大型知名企業,龍頭項目的各種基礎原料在基地內部得到了充分延伸利用,基礎原料就地轉化率達70%以上,產業鏈關聯度達75%以上。徐圩新區經發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盛虹煉化一體化產生的芳烴,供應虹港石化的PTA、衛星石化苯乙烯;中化的“碳三產業鏈”給下游中化塑料提供原料;基地南北規劃建設的精細化工園區,所有原料都由園區上游企業提供……至此,一條原料互供、上下游循環、產業鏈相互連通、價值鏈互為補充的石化產業生態鏈條已近閉環成鏈。
在全市大的產業鏈中,我市實現了碳鏈產業鏈的內部循環,實現了從一桶油到一根絲到千億產業鏈的融合。專家表示,連云港要想走好綠色發展之路的態勢已經逐步形成,關鍵是乘勢而上,讓這樣的綠色發展理念變為促進連云港前進的動力和抓手,讓美麗照進連云港現實。(□ 周瑩 王從帥)
總值班: 王夫成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