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市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的第一年。去年10月底,我市和淮安、南京一起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力爭通過兩年努力,把連云港建設成為全國文旅消費示范城市。
把握這一機遇,通過強勢推進文旅消費體制機制、政策保障、消費環境、產品供給等方面的創新改革,優化文旅消費環境,持續提升港城文旅產業質量和規模已迫在眉睫。
文旅消費趨于同質化
春末夏初,街頭的冷飲店又開張了。很多人還記得,去年國內多地景區紛紛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高顏值文創網紅雪糕,如湖南岳陽推出岳陽樓和江豚造型的雪糕;四川推出熊貓造型雪糕;甘肅莫高窟推出草莓口味的“九層樓”造型雪糕……文創雪糕異常火爆,一度上了網絡熱搜,上演了一場“全國文創雪糕大戰”。
這也成為文旅消費產品同質化現象的一個縮影。去年旅游旺季前,我市花果山景區也推出了西游文創雪糕。記者了解到,整個旅游旺季期間,文創雪糕的銷量不錯,拿著雪糕在山門前拍照發朋友圈也成為游客的一種打卡方式。文創雪糕的走紅,符合年輕消費者追求標新立異的心理。但其他的文創產品可沒有這樣的好運氣。采訪中,談及一些旅游產品的發展現狀,不少業內人士感嘆:如果僅將其作為一款商品、一個伴手禮而追求單項的經濟回報,或者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開發淺嘗輒止,都很容易走入重復、同質化的怪圈,給游客帶來的是審美疲勞。
立足本地文化內核 延伸大眾消費認同感
一直以來,為了不斷滿足游客的需求,走出審美疲勞以及同質化的怪圈,旅游行業將創新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此前,由于文創產品以天馬行空的豐富想象力融合文化與產品,與旅游產業求新求變的需求不謀而合。也正因如此,文創產品開發逐漸被各級政府、旅游景區、社會各界所重視。”市區一服務景區文創產品銷售的公司負責人表示,很多景區花幾萬元、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來做文創產品的工作,但收效甚微,有些到最后不了了之。
真正的創新,或者是通過文創開發來滿足游客的需求,想要成功就必須立足旅游二字的同時進一步發揚地域特色。可以想象,游客在見多了賣萌可愛、精致貌美等旅游文創后,再令人愛不釋手的產品也很難吸引到他們的注意,而想要讓他們停留,為產品買單,就必須從產品的內容出發。要通過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重塑、再造等提煉出反映旅游城市自身價值的產品。特別是在文化價值的運用上,需要找到地域特色和消費人群的認同感,這方面尤其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實際上,我們發現很多景區銷售的產品只注重了當地區域的某個文化特色,滿足不了游客在不同區域文化景區中尋找的歸屬感,只觀看不購買的原因就在于沒有做到文化內核的延伸。
用好國字號招牌 下好文旅融合棋
在文旅產業融合的過程中,我們提倡通過文創視角來發展大旅游產業,更多的意義是通過文化創意架起一座溝通文化的橋梁,奉上一場文化盛宴,讓廣大游客通過文化創意直接觸摸到港城的歷史和文化,這是發展文化創意事業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業內人士指出,我們應當積極利用好打造國字號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的新契機,下好文旅融合這盤大棋。一方面,各地旅游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在文旅消費的體制機制、政策保障、消費環境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革,不斷優化港城文旅消費的大環境。另一方面,景區在積極探索游客需求的同時,積極引入第三方文化機構,對自身的旅游產品進行更新換代,共同持續提升我市文旅產業質量和規模。
當前,各地都在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各具特色固然重要,但我們也需要抱團作戰,取長補短,共同在產業補短板上做功課。以備受游客詬病的景區缺乏體驗性場景為例。近年來,我市不少景區雖然有了一些演出、與游客互動的娛樂項目,但缺少帶有差異文化的體驗場景,成了不少景區發展中的一個缺憾,無論是花果山景區,還是二郎神主題文化公園都是自帶傳奇故事的旅游項目。很多游客就是奔著這些故事而來。但由于體驗性、表演性場景的缺乏,故事表述不完整,不能引起游客的情懷,沒有很好地從自身資源為依托,文化旅游資源缺乏顯性,沒有讓游客體驗到文化的差異或新奇性,缺少了互動性、體驗性、參與性,所以游客沒有消費的欲望。從這一點出發,就需要我們在各級主管部門的積極引導下,通過發揮市場的帶動作用,吸引文化創意團隊、人才為景區注入新鮮血液,更大程度上發揮出文旅融合的效應。這也需要整個社會營造出一個積極打造優質旅游目的地的氛圍,從全域的角度出發,形成一個市民關注旅游,旅游回饋城市、市民的良性循環,真正破繭成蝶。(□ 徐黎一)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