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體檢有煩惱,專業代檢有妙招”“大病小病,代檢幫你搞定”“信譽代檢,不成功不收錢”……
代檢,即代替他人完成體檢。近年來,互聯網上出現不少代檢中介,他們為有體檢需求的客戶提供“槍手”,代替客戶完成體檢,其業務涵蓋入學、入職等各類體檢項目。他們宣稱,全國各地設有網點,“只要交錢,保證一路綠燈”。
代檢產業延伸全國各地
時下,各類代檢信息大量充斥網絡,有的網站甚至日更20余篇廣告軟文,涵蓋代檢咨詢、收費標準、代檢案例等。
記者發現,代檢中介業務范圍廣,可提供入學、入職等方面的代檢服務。他們宣稱,具有專業的“槍手”團隊,熟知全國各大醫院體檢流程,可提供“優質的服務”,并保證一路綠燈。
記者撥通某代檢中介電話,并以“入職某公司但自身健康不佳”為由向其咨詢,能否在武漢提供代檢服務。該客服說:“我們在武漢幫你安排距你最近的三甲醫院,代檢費用1500元。”
記者隨后詢問,代檢是否會被識破?對方回復說:“我們都做了20來年了,每周都會接很多單,在武漢都做了成千上萬次代檢了。我們和各個醫院都很熟悉,即使是在指定醫院體檢,或有人事帶隊,我們也都能幫你體檢,百分之百保證代檢成功!”客服說。
“只要你提供姓名、年齡、身高、體重等個人信息,我們馬上給你安排相匹配的‘槍手’,代檢完后再收取費用。如果體檢報告存在問題,我們會繼續安排‘槍手’為你體檢,直到‘健康’為止,包你滿意。”面對記者詢問,這位客服解答道。
記者隨后又通過電話、微信、QQ等渠道咨詢其他代檢中介了解到,各代檢中介運行模式相似,均在全國各地設有“辦事處”,并根據客戶入職企業、事業編、公務員等不同的體檢要求,代檢價格從幾千到幾萬元不等。
多方原因滋生灰色代檢
明目張膽的宣傳、遍布全國的市場、源源不斷的客源……多位受訪對象表示,多年來,代檢灰色產業之所以能形成全國性的市場規模,背后存在多種原因。
——企業招聘無視法律規定,代檢中介借機夸大宣傳。盡管多條法律明確規定,用人單位不得以是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為由拒絕錄用應聘者,但部分企業仍以此作為篩選求職者的“鐵篩子”,給求職群體造成心理壓力,甚至形成就業歧視。
如法律明確規定,除了某些特殊崗位,禁止查乙肝五項,但不少企業仍然談“乙”色變,將乙肝病毒攜帶者拒之門外。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代檢中介的客戶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此外,代檢中介出于利益驅動,甚至利用求職者的恐慌心理,夸大體檢指數異常帶來的負面影響。如因擔心血脂血糖等指數不合格而不惜花大價錢尋找代檢的求職者大有人在。
——法律監管存有空白,代檢行為打擊不夠。記者咨詢有關律師得知,對于代檢這一行為的起訴和處理,因責任主體不明確,承擔方式難以定義,存在一定的監管難度。醫療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體檢過程中一旦發現有代檢行為,會立即停止體檢并不再出具后續體檢報告,但對違規代檢方無權處罰或起訴。
△代檢客服與記者的聊天記錄
——體檢流程監管不嚴,體檢“替身”無人管。代檢機構向記者透露,不少醫療機構體檢流程管理并不嚴格,且他們與諸多醫療機構有著緊密聯系,“‘槍手’拿著客戶的體檢單直接去抽血,根本沒人查”。
代檢如同考試作弊
代檢中介自稱“心系戰友”“義利并舉”“道義為上”,但代檢這一游走在法律真空的行為無疑會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體檢與評估學組委員、武漢市中心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醫師鄭宇明表示,代檢亂象會為求職者埋下隱患,對有特殊工種要求的身體鑒定而言,以代檢蒙混過關,如同考試作弊,最終還會因身體狀況無法勝任工作。
代檢行為也會影響醫療機構的公信力,別有心機的人甚至利用代檢為自己套取醫療索賠。今年1月,安徽省亳州市一名醫生因指使病人代檢,騙取重疾險理賠金超過百萬元,獲刑9年半。
頑疾還須下猛藥。多位受訪對象表示,治理代檢亂象需從參與主體、體檢管理、政策法規等方面發力。鄭宇明建議,醫療機構應加強自我審查,收緊體檢管理,加強流程監督。為進一步加強精準體檢,他還建議對現有體檢系統進行改造升級,推行實名制體檢,利用二維碼、腕帶、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加強識別精準性,建立健全全流程導檢系統。
此外,多位律師建議,加強營造良好的求職招聘環境。對于與工作無關的個人隱私,用人單位不得額外提出體檢要求,改變談“乙”色變等帶有歧視性的觀念;相關部門機構應針對應屆生與求職者開展入職健康知識宣教與普及,打消其顧慮,防止求職者求助于代檢。此外,對代檢產業鏈中代檢雙方及提供“配套服務”的醫院應嚴加懲處。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張藝雯
來源: 半月談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