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張晨晨 通訊員 涂林林)一直以來,海州雙龍漢墓因千年不腐古尸“凌氏惠平”深受關注,但男性墓主身份因缺乏有力物證一直存疑。今年3月,連云港市博物館與上海博物館攜手,利用最新檢測技術,揭開了隱藏20余年的雙龍漢墓墓主之謎。此次檢測,也讓之前所稱的“凌氏惠平”印文明確為“淩氏惠平”。據悉,雙龍漢墓主人為“淩舜”,妻子為“淩氏惠平”。此次發現,也確定了雙龍漢墓為淩舜與淩氏惠平夫妻合葬墓。但由于文獻資料尚在考證中,淩舜的官職,淩舜及淩氏惠平的出身、家族背景有待進一步揭示。
(“凌氏惠平”復原像)
2002年7月,連云港市博物館對海州區雙龍村花園路2座西漢晚期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其中,一號墓保存相對完整。該墓共有4座棺,在三號棺中,一枚黃綬的龜鈕銅印章伴隨著千年古尸一同出土,印文為“淩氏惠平”4個篆字。此后,雙龍漢墓以古尸“淩惠平”為代表深受世人關注。據連云港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二號棺的男性墓主身份一直存疑,二號棺頂槨板表面刻畫的“東公”二字,對他的身份提供了部分線索,但不足以揭曉謎團。而在二號棺中出土的2枚印章,本應是最能夠提供有價值信息的文物,其中1枚為橋鈕銅印,文字隱約可見,但無法辨識,另1枚為龜鈕銅印,銹蝕嚴重,字跡完全不可見,二號棺墓主身份線索就此斷開。
(龜鈕銅印)
(橋鈕銅印)
雙龍漢墓男性墓主身份之謎埋藏20余年,3月2日,連云港市博物館負責人帶著2枚印章前往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檢測,文保中心文物保護專家丁忠明采用X-CT、XRF兩種無損檢測方法對印章的表面成分、保存狀況、銹蝕銘文痕跡作了分析,獲得最新發現。通過計算機層析成像檢測(CT),2枚印章的印文清晰可見,龜鈕銅印印文為篆書“淩舜”,橋鈕銅印“淩冬君”。科技檢測儀器透過銹跡斑斑的印面說出了歷史真相。
(計算機層析成像檢測)
值得一提的是,在雙龍漢墓墓葬區附近,曾有群眾采集到了一枚龜鈕銀印并將它捐贈給連云港市博物館,印文為篆書“淩舜”,由于這一地區也曾發現過多座漢墓,因此,出于科學嚴謹,并未將這枚“淩舜”龜鈕銀印納入雙龍漢墓出土物之列,文物來源登記為捐贈。此次最新發現,證實了這枚龜鈕銀印同樣出自雙龍漢墓中,為其正本溯源。至此可以歸納出,二號棺出土了3枚印章:分別是“淩舜”龜鈕銅印、“淩舜”龜鈕銀印、“淩冬君”橋鈕銅印。
(借助現代科儀,印文清晰可見)
據連云港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雙龍漢墓出土印章的上海之行,解決了3個實質性問題:明確了采集而來的“淩舜”龜鈕銀印出土地為雙龍漢墓;明確了雙龍漢墓墓主人為淩舜;明確了雙龍漢墓為淩舜與淩氏惠平夫妻合葬墓。目前3枚印章均陳列在市博物館“千古之謎———淩惠平”展廳中,廣大市民可前往感受科技的力量如何揭示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