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明興 通訊員 王媚)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
近年來,電子商務越來越成為中國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推動鄉村振興方面作用明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
如何為?怎么干?
致力打造“電商之城”的連云港,在實踐中出特色——
目前,連云港市電商產業基本形成了東海水晶、灌云主題服飾、灌南菌菇、贛榆海鮮、海州運動商貿、東部城區跨境電商等特色鮮明、差異發展的電商產業布局。
追求“大有可為”到“大有作為”的連云港,在實踐中展實效——
在東海,新興產業穿戴甲產量約占全國70%;在灌云,主題服飾網絡銷售占全國70%;在贛榆,海苔、大蝦、帶魚等產品銷量全國第一,2023年度快手平臺生鮮品類銷售排名前二均在贛榆區……
通過一組組數據及其背后的鮮活案例,看變化、理脈絡、尋趨勢。我們感受到,在連云港這片沃土上,“大有可為”的電商產業正領航縣域經濟“展翅高飛”。
速度快、目標準
直播間通達市場
“家人可以放心下單、放心購買,主播家的藍莓是給家人們保證品質的,當天采摘、當天發出,喜歡的可以抓緊下單了。”眼下,贛榆區的大棚藍莓已成熟上市,黑林鎮吳山村村民單軍芝夫婦倆忙著采摘藍莓果。
為了讓消費者第一時間吃上酸甜可口的有機藍莓,單軍芝干脆把直播間搬進了溫室,邊網上推介,邊現場銷售。
近年來,贛榆區憑借優越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藍莓種植,目前全區藍莓種植規模為2.95萬畝,預計年產量2.55萬噸。為了拓展銷售空間,農戶們搭上電商直播快車,將直播賣藍莓變成他們的“新農活”。
特色產品遇上電商,碰撞出亮麗的火花。
在灌南縣,借助當地名品——菌菇的銷售,當地的田樓大米、山藥粉、黑豆粉以及富硒薯等特產也走出田間地頭,借助網絡走上消費者的餐桌,讓更多人嘗試、接受。灌南縣新農人主播許睿表示,灌南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聚集度、規模度位居全國前列,菌菇作為本地農產品的重要特色品牌,增加電商銷售渠道后,不僅讓菌菇產業發展得更寬、更深,也讓本地的農特產品銷售走得更快、更實。
產業全、元素齊
新興產業發展快
以美甲、美發、美睫為代表的新型“三件套”,成為越來越多人節假日“煥”新的任務清單。作為“美甲平替”的穿戴甲,逐漸成為年輕人的另一種選擇。東海,這個以水晶聞名的縣城,如今戴上了指尖上的戰“甲”,成為全國最大的穿戴甲貨源直播基地。
“姐妹們,這款純手工穿戴甲,一套10片,在我們店里批發只要16.9元,使用方便、價格實惠。”在東海縣的薇慕美甲廠的展廳,主播們忙著介紹和挑選貨柜上的穿戴甲新品。由于方便、新穎等特點,近年來,手工穿戴甲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很多批發穿戴甲的國外客戶都是循著水晶直播過來的,這些產品在北美市場銷售非常好。”東海縣穿戴甲協會副會長陳劍介紹,穿戴甲外觀不遜色于手工美甲,且穿卸方便、可重復利用,價格卻只有手工美甲的十分之一。目前,東海縣圍繞手工穿戴甲的設計、制造、銷售、售后服務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全縣的手工穿戴甲產量約占全國70%,日出成品穿戴甲大約有40萬副,電商銷售出貨量有30萬副以上,電商年銷售額在25億元,極大帶動了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面對“小而散”,東海穿戴甲選擇循著水晶發展的成功道路抱團取暖。去年底,在東海縣商務局支持下,以東海水晶產業發展集團牽頭,包括東海縣穿戴甲從業企業50多家在內,東海縣穿戴甲行業協會正式成立。一通百通,從專注跨境水晶直播,到現在手工穿戴甲產業快速崛起,東海縣域經濟借助電商蹚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聚活力、成規模
產業園迸發大活力
在灌云主題服飾產業園伊影服飾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有序將裁好的布料組合縫紉起來,一件件服裝在手中初步成型。“入駐園區一年了,我們企業感受到園區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一家集生產、設計、研發、貿易為一體的專業女性藝術內衣服裝企業,園區內標準化、現代化的生產車間,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如虎添翼,訂單業務實現快速起步。
“產業集群后,園區服飾研發、生產、展示、交易多種元素齊聚,形成較為完整的特色服飾電商產業鏈條,方便了企業間的合作。”該園區一家企業負責人坦言。
近年來,灌云主題服飾產業快速興起,由散亂到集中,當地規劃建設的維密小鎮等主題服飾現代產業園也規模漸顯,形成了包含面輔料供應、生產加工、電商運營、倉儲物流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鏈條。目前,集聚區已建成生產辦公載體59萬平方米,生產經營主體233家,產業年營業收入達87億元,主題服飾全國市場份額占比達70%。
從分散到集中,由單打到共創,全市各縣區正不斷推動著鄉村產業和農貨“觸網”,通過數字賦能撬動鄉村蝶變,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數字經濟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