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防波堤拋填、山路建設、景點修復等基礎工程按序時推進,上個月啟動的36米長、9米寬浮碼頭工程正在進行打樁作業。今年初,贛榆縣全面鋪開秦山島整治修復及保護項目。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周家山介紹:“整個項目計劃在10月份完成,目前施工進展順利,國慶之前可基本結束。”
海島是我市最大的特色,全省多數海島都在港城海域內。秦山島被列入國家于2011年4月公布的第一批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名錄之一,也是我省首批申報海島整治修復及保護項目的無居民海島。當年10月,省海洋與漁業局在秦山島舉行了秦山島名稱標志碑揭碑儀式。結合省海洋功能區劃、地方“十二五”發展規劃、海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規劃等,通過對秦山島的全面調查摸底,我市決定對秦山島進行整治修復及保護。項目實施方案于2011年7月在北京通過專家評審,并提前完成勘察設計等施工準備工作。
去年8月,《江蘇省秦山島保護和利用規劃》正式通過國家評審,其功能定位為生態旅游用島,以突出發展山、海風光特色和歷史文化觀光的度假休閑旅游為主。面積僅有0.98平方公里的秦山島,擁有天妃宮、秦東門、徐福井等名勝古跡20多處。整治修復項目包括海島受損最嚴重海岸線的保護性修復、碼頭及相關設施的改善性修復、海島淡水資源保護及島上駐軍設施的修復保護四個方面,工程建設標準聘請湖北交通規劃設計院按50年一遇設計。其中,圍繞長期保護好海州灣內這顆明珠,海島的岸線修復和改善被重點突出。具體包括:對秦山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駐島部隊修建的總長1040米的擋浪墻進行整治修復;對總長1310米的基巖自然岸線的整治及岸線附近的天然地質景觀的修復以及碼頭、道路等的整治修復和保護。
縣委常委蘇長曉表示,按照規劃,秦山島將劃分為海岸帶地貌、生態景觀兩大保護區和適度利用區、旅游利用區、碼頭利用區、海釣利用區等四大利用區。保護區綠化覆蓋率將提高到90%,限制開發利用活動,整治規范違章建筑和海域使用范圍,調整周邊海域漁業養殖作業。蘇長曉說,“今后秦山島將建成集觀光、垂釣、潛水、烹飪為一體的旅游生態休閑中心,提升島上旅游質量,拓展海上旅游層次,拉長游客活動周期。”乘坐游船或游艇,在海上欣賞美景,經過一個個海島時,還能停靠或上島休憩,順便欣賞島上獨特景觀。(贛榆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