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你是否收到過冒充銀行的詐騙短信?是否曾在社交媒體上曬過車票照片?一不小心,我們的個人信息就可能成為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9月15日,贛榆區委網信辦聯合黑林鎮組織開展“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網絡安全宣傳系列活動,讓老百姓掌握網絡安全知識,共同提高大家的網絡安全意識,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筑牢網絡安全屏障。
五大常見威脅與應對策略
威脅一:電信網絡詐騙
是什么:冒充公檢法、客服退款、兼職刷單、殺豬盤、虛假中獎等。
怎么辦:
牢記“三不一多”: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多核實。
官方渠道核實:任何索要個人信息、驗證碼、要求轉賬的,務必通過官方App、網站或電話進行二次確認。
關鍵詞: “安全賬戶”、“刷單返利”、“注銷貸款”都是詐騙!
威脅二:惡意軟件與釣魚網站
是什么:病毒、木馬竊取信息;假冒銀行、網站的鏈接騙你輸入賬號密碼。
怎么辦:
軟件從官方應用商店下載: 絕不安裝來歷不明的App。
警惕陌生鏈接:收到帶鏈接的短信、郵件、消息,不輕易點擊。先懸停查看網址真假(例如,真實網址是 www.abc-bank.com,釣魚網址可能是 www.abc-bankk.com)。
安裝殺毒軟件:手機和電腦都應安裝。
威脅三:弱密碼與密碼復用
是什么:用“123456”、“password”等簡單密碼,或在所有網站都用同一個密碼。一個網站被“撞庫”,所有賬戶淪陷。
怎么辦:
使用強密碼:“大小寫字母+數字+特殊符號”組合,長度大于12位。重要賬戶單獨密碼: 銀行卡、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核心賬戶密碼必須獨一無二。
推薦使用密碼管理器:幫你生成并記住復雜密碼。
威脅四:公共Wi-Fi風險
是什么:在公共場所連接無需密碼的Wi-Fi,黑客可輕易竊取你傳輸的數據。
怎么辦:
避免使用公共Wi-Fi進行敏感操作: 如轉賬、購物。
使用時啟用VPN: 對網絡流量進行加密。關閉手機自動連接Wi-Fi功能。
威脅五:個人信息泄露
是什么:在社交媒體“曬”包含個人信息的照片(如車牌、機票、戶口本),隨意填寫網絡調查問卷。
怎么辦:
謹慎“曬照”:曬機票車票前,務必打碼遮蓋姓名、身份證號、二維碼和條形碼。
限制社交軟件隱私設置:不讓陌生人隨意看到你的動態。
不隨意丟棄快遞單:涂抹或撕毀個人信息后再扔。
貼近生活 守護百姓“錢袋子”
集市是人聲鼎沸、充滿生活氣息的地方,也是向廣大市民,特別是中老年群體普及網絡安全知識的“黃金陣地”。派發宣傳單看似傳統,卻是最直接、最廣泛的宣傳方式。
讓一張小小的宣傳單成為市民的“便攜防騙指南”,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安全意識,守護好百姓的“錢袋子”。
e路護航 健康成長
學生群體好奇心強但防范意識弱,易受網絡詐騙、不良信息侵害。通過動畫短片、漫畫故事等形式,講解網絡安全常識。編寫朗朗上口的“安全上網三字經”,方便學生記憶。
幫助學生樹立“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的理念,養成安全用網習慣,成為網絡空間的積極守護者。
集市宣傳重在“接地氣”,學校宣傳重在“系統性”,兩者結合可覆蓋多年齡段群體,構建全民網絡安全防線。
網絡安全始于心,安全網絡踐于行。多一份警惕,就多一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