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連網網友看港城”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行第二站走進盛名已久的板浦“汪恕有”滴醋廠,從醋文化展示館到新建的生產線,深入了解“汪恕有”這一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滴醋品牌。 采訪中,板浦“汪恕有”滴醋醋廠負責人汪宗遂首先帶領大家參觀了醋文化展示館,并親自向網友們講解“汪恕有”滴醋的悠久歷史。據了解,“汪恕有”滴醋創牌于清初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創始人汪一愉在當時的板浦場鹽課司大使田種玉的支持和倡導下,在自家釀醋作坊門口掛上了“汪恕有醋坊”的金字招牌,兩旁對聯為“恕心能及物”,“有道自生財”。“恕有”二字就取自該聯的頭兩個字,從此“汪恕有”作為產品的正式名稱流傳下來。俗話說的好,“穿海州,吃板浦”,而這“吃板浦”中的講究可是離不開這“汪恕有”滴醋,無論是涼粉還是鹵貨,如果要吃得香,還得蘸著這口滴醋才夠味。而眾人口中的這個“味”,其實就是“汪恕有”滴醋一直傳承至今的精髓。保證原汁原味是“汪恕有”滴醋品牌的根本,也是“汪恕有”滴醋傳人們所一直堅持的原則。在隨后的參觀新建生產線中,汪宗遂介紹,醋廠原有兩條生產線,每年的產能總和在3000噸,但這3000噸遠遠滿足不了市 場的需求,為了緩解壓力,醋廠去年又新建了一條5層樓的生產線,產能將在6000噸,目前該條生產線正在進行環評工作,預計今年下半年就能投入試生產。 參觀中,第一次參加網友看港城活動的網友“落清秋”,在看到這條新建的生產線后表示,今后再也不用為買不到“汪恕有”滴醋而發愁了。據了解,由于食醋產業是一個手工作業氣息濃厚的產業,傳統的生產工具和設施不能保證產品質量的提升,近年來,汪恕有滴醋廠大膽吸收和引進技術,將釀造行業中最為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引入到傳統生產中,先后進行以池代缸集中發酵制醅、以翻醅機替代人工翻醅等一系列技改,一改昔日傳統的手工作坊和完全由人工制曲翻醅的操作工藝,減輕了員工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產能和勞動效率,而且使醋醅發酵透徹,原料的糖化、酒化率大幅度提高。在滴醋的后處理陳釀和灌裝這個重要生產環節中,該廠引進了先進的全自動灌裝生產線,實現了從洗瓶到灌注、包裝全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操作。同時,該廠還根據產能不斷提升的需求,購置了玻璃鋼儲罐,把成品分級陳釀,通過后熟密閉陳釀,增強了醋的風味,減少了產品的二次污染,而且提高了工效。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