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娟
山頂和墻角旮旯的積雪還沒有化盡,田間地頭,房前屋后閑茬地里,就冒出了星星點點綠。幼小的嫩芽,奮力拱出堅硬的地面,狹長的邊緣帶有豁口的葉片,像小小的碧玉簪,別在黃褐色的大地上,點綴著荒野的落寞,給野地一抹希望的綠。
“一個小球毛茸茸,好像棉絮好像絨,對它輕輕吹口氣,許多傘兵飛天空。落到哪兒哪是家,明年春天又開花。”“噗!”“噗!”
曾經(jīng)在野地里尋覓野菜、吹蒲公英的場景,隨著童謠浮現(xiàn)眼前。
蒲公英的根很粗壯,再低的溫度也凍不死它。立春前后,它就迫不及待地冒出三兩個尖細(xì)嫩芽。沒過幾天,葉片漸漸長大,緊緊趴伏在地面。不管旱澇,不懼風(fēng)雨,也不怕行人踐踏和車輪碾軋。一簇簇,一叢叢成團成片,葉子越來越肥碩寬大。又過兩天,葉子中間抽出花軸,頂生頭狀花序。那一點小骨朵,越抽越長。葉柄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
那花蕾,中間一道道掐線,恰到好處地收斂著。在陽光雨露的沐浴下,一天一個樣。日漸飽滿的花蕾張開一兩片五六片黃色的花瓣,像孩子的小嘴半開半合,既嬌羞,又頑皮。一朵朵金黃色小花,引得蜜蜂和蝴蝶翩翩飛來,點綴在田埂、渠畔、路邊,給早春的山鄉(xiāng)村野平添了幾分生機。
那時日子艱苦,一般人家,過完年就鬧春荒,沒多少糧食和蔬菜。經(jīng)常以榆錢、槐花熬粥,或者做成菜團子吃。我跟著姐姐帶上小鏟子,挎著小竹籃,或是拿著方便袋,和小伙伴三五成群,去挖蒲公英。彌補一冬過后,地窖里山芋蘿卜的不足。
蒲公英的根筆直扎進土里,很難連根拔起。一般是鏟子鏟斷。斷了的葉片會流出白色的液汁,但它的根不會死,會再次萌芽長葉。
蒲公英花期很長,淡淡的一抹黃,掩飾不住濃濃的喜悅,這花開罷那花開,一輪輪從春開到夏,從秋末開到冬初,詮釋著生命的頑強。蒲公英的花謝后,長成白色的絨球,小絨球慢慢蓬松起來,風(fēng)一吹,一朵一朵小降落傘般的小絨毛,帶著一粒粒成熟的種子,離開了花苞,飛向遠(yuǎn)方。像四海為家的游子,落地生根發(fā)芽,散葉開花安家。在有限的時間里,盡最大努力,延續(xù)生命,追逐夢想。
蒲公英藥食兼用,生吃熟食皆相宜。母親會把蒲公英洗干凈后,用沸水焯兩分鐘,放點鹽,拌上醋和香油,或是做菜團子,或是直接蘸醬生吃,都受一冬天看不到綠色蔬菜的我們歡迎。蒲公英的花還可以腌泡著吃,也可以做酒。蒲公英炒肉絲不僅味道獨特,還具有補中益氣解毒的功效。將蒲公英放入鍋里煎水,煮綠豆,調(diào)入蜂蜜,既能喝綠豆湯,又能抹臉,連續(xù)內(nèi)吃外用七天以上,會有明顯的美容效果。母親會把吃不完的蒲公英用沸水焯好晾干存放,以備不時之需。誰家的大人孩子有個傷風(fēng)咳嗽,呼吸道感染,肺炎什么的,用蒲公英泡水喝,一天三次,喝幾天一般就沒事了。近代藥理研究證實,蒲公英抗菌能力顯著,被人們譽為“中草藥里的廣譜抗生素”。《本草新編》中說,蒲公英,至賤而有大功,確有道理。
又一個春天到來,蒲公英的綠葉鋪滿大地,我會教孩子唱:“一個小球毛茸茸,好像棉絮好像絨,對它輕輕吹口氣,許多傘兵飛天空。落到哪兒哪是家,明年春天又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