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文系

      許瑞軒

      想不起來大學的第一堂課是什么。在有限的畫面里,我大學的起點是李鈞教授的一個問題:“中文系的唯一性是什么?”他問得很認真,“什么是中文精神?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唯一,也不急著回答。我希望在座各位好好想想,在四年大學生活結(jié)束后,得出自己的答案。”

      那應該是一個下午,九月的陽光直而散漫,照進教室。教授滿頭銀發(fā),經(jīng)年累月的學術(shù)訓練和對世事洞若觀火的練達,熏陶出一股獨特的氣質(zhì),聚在他的劍眉和含笑的眼神中。跟這樣的眼睛對視需要鎮(zhèn)定,仿佛被多看兩眼,自己淺薄的人生就毫無秘密可言。這雙眼睛又很迷人,帶著充沛的自信注視每一個正前方的學生,向每一雙眼睛傳遞著他的熱忱、熱愛和一點羞赧又快樂的文學理想。這雙眼睛里有并存的嚴謹和寬容。

      入學的第一個學期,老師們在各自的緒論課上用盡量生動的例子來闡述各自的學科性質(zhì),同時也表達了對我們的希冀。熟絡笑談之余,“老李”的這個問題我記得最牢。因為它不是“文學是什么”“文學理論要學什么”這類學術(shù)追問,而是一個很懇切的提醒。

      大學開始之初,這個問題給我毫無頭緒、松松散散的學習生活楔下了一根樁子。其他院系的學生也可以讀小說戲劇、讀詩談詩,中文學生的專業(yè)性和唯一性該從什么地方體現(xiàn)?答案似乎顯而易見,用其他老師的話湊一湊,也能拼出一個答案:我們得讀得更精、更多、更專業(yè),不光如此,還得知曉文學的歷史脈絡,還能從理論的高度去透視文學現(xiàn)象。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一回事。在知行合一的路上走多遠,走到哪,只有自己知道。四年過去后,可以回答,也可以逃避回答,還可以騙自己說回答得挺好。

      中文系是一個非常容易讓人驕傲自滿的專業(yè)。平時就飄的男生女生,更容易在這里患上精神虛榮。這里有詩社、文學社、話劇社,容得下青年對文藝的一切熱忱。文學史中有思潮和時代的涌動,吞吐著世界上不同區(qū)域各自的文學氣質(zhì)。盛唐的李杜王孟搏浪而出,英雄史詩在遙遠的中世紀傳唱著先人的神武。三曹七子文風剛健,五代曲詞綺靡溫婉。歌德席勒策動著德國的“狂飆突進”,“迷惘的一代”在戰(zhàn)后美國的爵士樂里書寫著失望和彷徨。到處是聽過卻沒讀過的文學作品,到處是小眾且“不明覺厲”的名字。

      文學理論則更縱橫捭闔。人類學的探源、史學的肌骨、哲學的迷思、語言學的轉(zhuǎn)向……這里寬容地為理想主義青年提供了精神庇護所,這里也輕而易舉地提供了廉價卻唾手可得的夢幻:只消背幾個名詞解釋,就顯得博覽群書。

      我們那屆,有個保研學生落下笑柄,上海某著名高校的文獻研究所面試此君時問:

      “你讀過經(jīng)部的哪些書啊?”

      “呃,老師,經(jīng)部是什么?”(“經(jīng)史子集”的經(jīng)部。這個問題的難度類似于,“歡迎來我們唐代文學研究所,你讀過杜甫中唐時期的哪些詩歌呀?”“呃,老師,杜甫是誰?”)

      “那,同學,你說說你讀過什么書吧。”

      “老師,我比較擅長組織社團活動。”

      據(jù)說上海這所著名的文獻研究所再也不收我校學生了。

      “老李”的那個問題,空想得不出答案,有此一問也算是“老李”煞費苦心。教書這么些年,他應該見多了這樣的學生:剛?cè)胄r,是一群理想主義青年;畢業(yè)之際,并沒學到什么,卻汲汲營營最會騙自己。長此以往,中文不死,中文系很可能會。

      文學作為專業(yè),不是一件特別讓人心安的事情,這不僅指前途和出路。在中文系待著,“不確定感”俯拾即是。沒人說得清“文學是什么”,也沒人理得清“一部作品怎樣才算優(yōu)秀”。你可以試著用幾十字、百余字來回答,也可以不斷疊加,直到上萬字、數(shù)十萬字,成為一部專著,仍然不能很好地回答這些問題。不論你怎樣答,總有反例。

      當這樣想時,也會意識到語言的孱弱。它既不精確,也不嚴謹,需要語境來引導它的指向。直到大三,我還時常夢見回高中上數(shù)學課,黑板上寫滿了函數(shù)求導和圓錐曲線。那些題目很難,我做不出來,但我很想念那種確定感。

      “讀”是頭等要緊的事兒,但作品的閱讀過程絕對談不上舒適,時常伴隨苦悶、心浮氣躁,以及昏昏沉沉。那些冗長的句子和啰嗦的對話,似乎是在有意展示人生瑣碎、平庸的一面。而那些簡潔、精悍的短篇,又要讀得極慢才能咂摸出布局、措辭、節(jié)奏的巧妙。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選這樣的場景?這沒頭沒腦的句子真是廢話嗎?揣測創(chuàng)作的意圖和過程,讓人漸漸走向了“與作者對話”的維度。

      校內(nèi)的幾條主干道在秋天的時候景色還不錯,路雖然短,走走也頗能散心。有時候我會在腦子里想“老李”問的那個問題。不少人在校園各處背書,日復一日。我走過他們身邊,覺得等到四年結(jié)束,自己將什么也抓不住。校史館前挺拔高聳的楊樹,它們年復一年,只需要矗立在此迎接春去秋來,真踏實。

      四年來,我常在文史館左轉(zhuǎn)右手邊的四個書架間徘徊,往往相中了要讀的書后,就回宿舍看電子版。一個故事結(jié)束,我的生活仍一如從前——此時此刻有什么不一樣嗎?有,但我說不上來。那些生活的不確定感,隨著一本本書的讀完,沒那么讓人在意了。

      一個深情的敘事者,在《洛麗塔》中訴說自己對少女無法自拔的愛。但當我翻看相關(guān)文獻解讀時發(fā)現(xiàn),他的身份如此可疑,敘述者的回憶完全可以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的臆想。納博科夫用敘事的詭計愚弄了那些自以為是的讀者。

      一本書,幾十萬字,完全可以是一場沒有真相的敘事游戲,但它又如此真實地感染過你。確定與不確定,都沒那么重要。書中那些男男女女,帶著各自的不堪、無奈、熱烈、真摯,短暫地燃起一點很小的火焰,又很快地消失;抑或是史詩英雄般的主角,大踏步走在人世間,大鬧一場然后寂滅。

      ——文學的意義可能在于去接近、感受、寬容、釋厄,生活也如此。

      人是復雜的集合體,任何角色都經(jīng)不起道德家的審判。頓河岸邊的格里高利,自欺欺人的阿Q,懺悔的聶赫留朵夫,不擇手段的于連,走向毀滅的包法利夫人……我深深喜愛著這些復雜的文學形象,他們預先提醒了我,世人多樣,理解要先于苛責。希望中文系的同學們能心存悲憫,在開噴之前,仔細推敲一下人們的境遇。

      中文精神是什么?

      其實在我上學的時候,“中文系”已經(jīng)被“文學院”取代。眼前這個滿頭銀發(fā)、極富魅力的教授確實有一些固執(zhí)的語言習慣:提起行政事務,他總是笑著調(diào)侃“咱們院如何如何”;談到學術(shù)精神和對我們嚴肅的期許,又劍眉鐵面,帶著不容置疑的口氣,說“中文系的學生應當怎樣怎樣”。

      我最喜歡的那撥教授大都在教現(xiàn)當代文學。這些教授在學術(shù)上順著“五四”的文學譜系一路走來,精神上也抱元守一,恪守著“五四”的文人氣質(zhì),讓人遙想,“中文系”三個字的品格,可以追至五四時期的北大,追溯到《新青年》,追溯到魯迅,追溯到李大釗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獨善其身,又欲兼濟天下,這群理想主義中年人還挺迷人的。

      大學畢業(yè)幾年,在中文系學了些什么,大都快忘了,但“老李”的問題我一直記到現(xiàn)在。

      相關(guān)新聞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字不卡|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 大地资源中文在线观看免费版|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97碰碰碰人妻视频无码| 最近2019中文字幕一页二页| 涩涩色中文综合亚洲|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国产| 制服丝袜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欧洲Av无码放荡人妇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人妻AV中出无码内射| 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妻妇|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91天日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无码AV网站永久免费|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 久别的草原在线影院电影观看中文|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无码av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无码夫の前で人妻を侵犯| 三上悠亚ssⅰn939无码播放|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BBBB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