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每逢秋天,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草舍小學的校園,那個村小的秋天一次次在夢中與我撞個滿懷。
草舍小學在我們區的最西北部,遠離城市喧囂的校園,每年秋天都是秋空高遠,秋風從容,秋花爛漫,秋葉靜美。校園東面是河道和公路,北面是村莊,南面和西面是稻米飄香的田野,裹挾著稻花香的秋風穿過柵欄圍墻在校園里迂回徜徉,自由且恣意繾綣。
秋風起,白云飛,草木搖落雁南歸。秋姑娘像校園里調皮的孩童,一不小心打翻了顏料,把校園里的樹葉染黃了。被秋風搖落的法桐葉,在校園中心路上騰挪跳躍蹁躚起舞,當你伸手去捉的時候,金黃色的葉子像和你捉迷藏一般又隨風向前了。
秋天的法桐葉是校園的靈魂,由最初的嫩芽到生機盎然的綠色葉片,到葉黃蒂落,這是生命的一個輪回,它們從容走過,靜美退場。每一片葉子上都沾滿了密密麻麻的師生們的指紋,每當遇到葉子落在地上,老師孩子們總會彎腰撿起。他們擎著樹葉,細觀五指狀的葉片紋路,葉子用最后一點精魄撥動著師生的心弦,最后陶醉在秋風里。
最為曼妙的是校園里被秋天喚醒的花、果。花壇里蘋果樹上綴滿拇指大的小蘋果,紅彤彤吸引著你的目光;木瓜樹上拳頭大的木瓜搖搖欲墜,黃澄澄的讓人忍不住踮起腳尖湊上去嗅一口;月季花撐出碩大的花朵,菊花次第競放,一團團、一簇簇,花香充斥著你的鼻翼。村小濃濃的秋韻,在蘋果的紅光里,在木瓜的青木香里,在月季花、菊花的迷人風姿里。
村上的鄉親們經常會在假期里,把稻谷和玉米運到學校晾曬。金燦燦的稻粒和黃澄澄的玉米鋪滿了秋日的操場,豐收的氣息把操場填得滿滿的,那是農人在用汗水給校園描繪豐收的畫卷。
秋夜的村小校園,繁星點點,最適合聽蟲。蟈蟈、紡織娘、蚱蜢,還有一些聽不出的叫聲,一波一波地涌過來,彼此交織在一起,熱鬧非凡。這些大自然的歌手們,滿載激情,它們把村小校園當做舞臺,把遠處村莊隱約的燈火當做舞臺燈光,一場大自然音樂會開場了。
有些調皮的孩子,早晨來得早,他們聽聲捉蟲,把抓來的蟲子放進文具盒,然后藏在桌肚里,上課的時候悅耳的曲子傳遍教室,連老師也會情不自禁地揚起嘴角。雖然老師裝腔作勢的呵斥聲依然嚴厲,但是這些課堂內秋聽蟲聲的童年橋段一定會讓孩子們記住一輩子。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王維詩句里的秋雨,好似特意寫給村小校園的。斜風細雨里,萬籟俱寂的村小校園秋風婀娜秋語呢喃,淺淺的雨水輕快地跳過石板小徑,發出“叮咚”的聲響,女貞樹、海棠樹被秋雨濯枝潤葉后變得清新光澤,精神抖擻起來,秋日的校園更加寧靜和秀美。
院墻外,鄉親們頂風冒雨,還在田里緊鑼密鼓地播種著麥子,手中麥粒和化肥揮灑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遠處,水天相接,天地交融在一起,灰蒙蒙地連成一片,只看到一個個勞作的身影在風雨中奮力前行
村小的校園,再一次以天地為幕,勤勞為底色,勤奮為力量,在濃濃秋色中繪制著農村孩子的童年時光,講述著他們學習路上不斷攀登的秋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