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坤
孩童時,在那個生活貧瘠的年代,我們很少能吃上水果,蘋果這種奢侈品更是難得一見。
印象中看到蘋果是母親生病的日子。母親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最嚴重的一次,她連走路都困難。那次,幾位舅媽拎著蘋果、雞蛋來探望她。
我們盯著蘋果,饞得直咽口水。舅媽心疼地拿過蘋果,分給我們每人一個,叮囑一定要洗過再吃。我們經不住蘋果香氣的誘惑,哪里顧得上清洗,一人一個捧著狼吞虎咽吃起來。
等到舅媽走后,桌上的蘋果沒有了,母親告訴我們剩下的蘋果讓舅媽帶回去給弟弟妹妹吃了。嗅著屋里淡淡的蘋果香,直覺告訴我母親說了假話。
以后,那縷蘋果香就成了我們最向往的味道,那淡淡的果香讓我們有一種富足的感覺,母親房間里的那個衣柜給了我們無窮的希望。
一天放學后,趁著母親不在房間,我們兄妹幾人覓著蘋果香在房間里翻箱倒柜地尋找。等到母親發覺,蘋果早已被我們消滅殆盡。看著空空的衣柜母親哭笑不得,巴掌在我們頭上高高地揚起,落下卻很輕。
到了冬天衣服換季的時候,從衣柜里掏出的衣服上還留著若有若無的蘋果香。我們欣喜地穿上衣服,攜著果香坐在教室里,同學們艷羨地從我們身邊經過,一定會使勁地嗅幾下鼻子,咂幾下嘴,咽幾口唾液。
那次,衣柜里竟然還遺漏了一個蘋果,經過時間的打磨早已干癟。母親看著皺巴巴的蘋果,靈光一閃,把蘋果切成薄片泡成果茶,笑呵呵地端給我們。我們捧過杯子,深深地嗅一下濃濃的蘋果香味,讓這果香溢滿全身。凜冽的寒風中我們陶醉其間,這是一種怎樣的享受啊。
讀師范的時候,去過范同學家一次。我驚詫的不是20世紀90年代范同學家的三層小樓,讓我目瞪口呆的是他家前院后院滿滿的蘋果樹。碩大的蘋果紅彤彤地綴滿枝頭,夕光燭照下搖曳在颯颯秋風中,徜徉在蘋果香里,我的視覺、嗅覺,甚至聽覺都得到了極大滿足。那一夜,我醉在了蘋果香里。
后來,老家村上也開始種植蘋果樹,也有了蘋果園,先后引進了“紅富士”“國光”“紅玉”“紅將軍”等品種,我們村被譽為遠近聞名的“蘋果村”,鄉親們的衣食住行中總攜有一股蘋果香。
那些年外出的鄉親們,每個人的行囊中總會帶著一大兜蘋果。想家的時候,便拿出蘋果端詳一番,吃著蘋果,嗅著果香,他們的心中便多了一層牽掛,多了一份責任,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夢想。
經年以后,外出打工的鄉親多了,守著蘋果園的只剩下年老體衰的老人們。蘋果樹也老了,掛果愈來愈少,銷路也成了問題,蘋果園漸漸消逝在了記憶里。砍下的蘋果樹枝成為鄉親們做飯的柴草,于是村莊的柴垛、縹緲的炊煙和飯菜中也有了別樣的香味,那味道里有五谷的香味,有佐料的香味,中間還夾雜著濃濃的蘋果香。
父親知道我喜歡吃蘋果,院子里的那棵蘋果樹怎么也舍不得砍掉,它雖然經過了20多年的風雨洗禮,但在父親的精心侍弄下依然枝繁葉茂。每年蘋果成熟的時候我都會回去摘些蘋果,還會陪著父親在蘋果樹下坐一坐,在蘋果香里和他嘮一嘮家常。
今年事情多,蘋果熟了我沒能及時趕回去,父親輾轉幾趟車給我送了過來。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聽著父親在臥室里的微微鼾聲,嗅著案頭的蘋果香,耳畔流淌著《蘋果香》的旋律,我的思緒又回到了那個熟悉又有點陌生的鄉村,似乎又聽到了當年蘋果樹下兄弟姐妹們的嬉戲聲。
家鄉在我的記憶里,早已浸透了淡淡的蘋果香。
?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朱蕓玫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