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貴珍 徐衛 王鵬 楊思洋)秋高氣爽,筆者在海州區崗埠農場看到,無人機飛手遙控操作兩架大型無人植保機騰空而起,如同靈巧的燕子,穿梭在大豆玉米田間。針對農田地形不規整的特點,無人機飛手通過預設飛行軌跡與手動微調相結合的方式,精準無誤地將藥劑化作雨霧噴灑在玉米上,一個來回僅耗時不到3分鐘,展現了新質生產力的獨特魅力。
“秋收未至,田管不息”。當前,正值秋糧作物抽穗灌漿、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崗埠農場農業中心技術員們深入田間調查研究,查看病蟲害發生情況,綜合運用生態調控、理化誘控和科學用藥等防控措施實施病蟲害全程綜合防控。“現在是玉米螟及玉米南方銹病等發生發展的高峰期,必須采取防治結合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病蟲害對玉米的影響。”農業中心負責人包加站表示,在病蟲害防控的關鍵時期,采用大型無人植保機噴施高效低風險農藥,切實提高防治效果,提升防治效率,提升專業化、智能化水平,確保防治及時有效。
走進崗埠農場王溝生產區王東隊的農田里,一臺大疆御3m無人機在技術員葛哲源的操作下騰空而起,在他手中的遙控器上,紅色的光譜圖像映入眼簾。“這臺無人機是農業中心最新配置的,對農作物的監測管理更快捷、精度更高,續航更長,安全性能也提升了不少。”葛哲源介紹說,紅色的光譜顯示的是作物長勢,顏色深表示長勢好,顏色淺說明可能缺肥。今年崗埠農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達1.5萬畝。此次運用無人機巡田,對全場的大豆玉米逐條“過堂”,查看田間苗期長勢,綜合分析。僅需一天時間,全場的大豆玉米田全部巡田結束,為下一步管理爭取了有利時機。
在海州區新壩鎮小蕩村的蔬菜產業化種植基地,筆者看到,蔬菜苗“躲”進玻璃溫室,穩定的環境讓蔬菜苗茁壯生長,智慧農業系統的運用也節省人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蔬菜產業化種植基地的育苗溫室內,成片的番茄苗、辣椒苗在系統調控的適宜溫度、濕度和光照環境下旺盛生長,遠處水霧彌漫,水簾系統通過水分蒸發實現物理降溫。“玻璃溫室采用光伏發電,每年預計可發電約36萬度,能夠滿足基地的日常用電量。溫室內還采用定時移動的噴灌車為種苗澆水,保證種苗能充分生長。”江蘇東禾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建峰說。
今年以來,海州區大力發展特色種養、精深加工、都市農旅觀光、倉儲電商等產業,推進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不斷豐富產業業態,引入社會金融資本,重點打造農發集團農業全產業鏈綠色一體化生產基地、浦南鎮番茄莊園研學拓展基地、新壩鎮稻米加工示范基地,板浦漁業綠色循環發展、漁光互補,浦南、新壩、寧海糧食倉儲、塔塔農場農旅觀光等項目,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3至4家,市級產業化聯合體1家,打造浦南西紅柿、板浦生態漁業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創建浦南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按照綠色農產品標準,加大新壩瓜菜、浦南西紅柿等特色品牌培育,全年新增綠色食品5個,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70%以上,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逐步提升。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徐蕾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