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金懷原)碧波蕩漾的連云區西連島海域上,曾密布的非法養殖浮球與網箱消失無蹤。2025年6月,隨著最后一筆賠償款到賬,困擾村集體近一年的8000畝海域使用權糾紛圓滿化解。這場涉及多方權益的復雜矛盾高效破解,正是連云區綜治中心發揮“主陣地”作用,統籌多元力量、貫通治理鏈條,深化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的生動實踐。
“一站式”平臺集成 精準吹響“集結號”
面對基層社會治理中條塊分割、力量分散的難題,連云區綜治中心深度整合人民來訪接待、訴訟服務、公共法律服務等平臺功能,推動住建、城管、海洋、人社等矛盾高發領域單位常駐窗口,實現“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針對轄區涉海涉漁矛盾特點,中心創新建立了融合檢察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審判調解于一體的“海上楓橋”專業化涉海矛盾糾紛調處機制。
當西連島村委會反映某水產養殖合作社及漁民張某擅自侵占村屬近8000畝海域養殖牡蠣,且多次協商無果時,該糾紛的復雜性(涉及海洋執法、司法確認、集體權益保障等)超出了單一部門的處置能力。連云區綜治中心受理后,在區委政法委統籌下,依托“海上楓橋”平臺精準識別案件屬性,迅速啟動聯動響應機制:明確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牽頭核查權屬,司法行政部門統籌調解資源,并高效集結連島街道人民調解員、區海洋行政執法人員、區檢察院檢察官、海事法庭法官組建專業調解小組,迅速介入開展工作。
“多元化”聯動攻堅 打好調處“組合拳”
調處中,多股力量在綜治中心的統一調度下高效協同,從法規宣講、厘清權責,到正視侵權人實際困難,一條清晰的調解路徑迅速鋪就。調解小組首先精準普法,對侵權人“海域誰占誰用”的錯誤認知進行了普法糾正,明確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二十八條規定,依法取得的海域使用權受法律保護,未經許可占用已構成侵權。
在依法認定侵權責任的基礎上,調解小組以同類海域市場租金標準為據,精準核算出侵權方應支付的使用費及利息。同時,秉持司法為民理念,充分考慮漁民張某的實際經濟困難,同意其分期支付44萬余元賠償。最終,兩侵權方分別與村委會達成和解協議。為確保協議履行,連云區綜治中心通過指揮調度系統對執行情況全程跟蹤,僅用時1個多月,兩起積案成功化解,賠償款如期到賬,非法養殖設施全面清退,碧海重現澄澈。
“長效化”源頭治理 筑牢穩定“壓艙石”
糾紛化解并非終點,針對案件暴露出的村屬海域管理疏漏和依法用海意識薄弱等問題,連云區綜治中心主動延伸治理觸角,指導相關部門向西連島村委會制發規范養殖用海管理的社會治理建議書,推動村委強化“依法用?!敝黧w責任。在中心推動下,該村將符合條件的11萬余畝海域整體納入“江蘇省農村產權交易信息服務平臺”進行規范流轉。昔日無序侵占的亂象,就此轉向“陽光競租”的良性軌道,實現了“解決一案、規范一片、長效治理”的綜合效果。
西連島村海域糾紛的成功化解,正是連云區綜治中心實戰效能的一個縮影,中心通過創新搭建專業平臺、高效整合多元力量、精耕社會治理末梢,不僅實現了矛盾糾紛的源頭化解,更有效激活了基層治理的“一池春水”。2025年以來,中心已高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600余件,化解率達96.7%,生動實踐了“綜治中心搭臺、入駐部門唱戲、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的基層善治新路徑。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徐蕾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