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主持人: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瑩
●嘉賓: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 田伯平
省社科院沿海沿橋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古龍高
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主任 盧山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一帶一路”等政策為江蘇在更高層次統籌區域發展提供重大機遇。過去的三年,連云港通過完善港口服務能力、夯實“兩個基地”建設、持續擴大開放等方式,不斷夯實在“一帶一路”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東方起點的城市定位。然而,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連云港如何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貫徹到“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沿海開發建設中呢?
開放理念打造新城市
主持人:過去八年,連云港因為沿海開放,建立了以臨港產業為支撐,戰略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過去的三年,連云港因為“一帶一路”重要的城市角色,正在從蘇北小城變身世界貿易體系中重要的樞紐城市。過去一年,連云港變身中歐班列重要的樞紐城市,站到了中國新一輪開放的發展風口。隨著連云港城市角色的加碼,連云港城市任務變得越發繁重,連云港如何在發展中不忘初心,快速成長呢?
古龍高:連云港要想夯實“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東方起點基礎,關鍵就是挖掘好城市定位內涵,把開放這篇文章做好。
首先,開放理念轉變。同大多數城市一樣,連云港最初的開放是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資金和管理理念,集合資源和勞動力,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連云港經濟取得了顯著的發展,臨港產業集群效益凸顯。然而今天,內外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當前,連云港的開放不再是面向西方發達國家的單向開放,而是面向全球的雙向開放,不僅要引進來、留得住,還要走出去、扎下根。簡單地說,我市在加快招商引資的同時,也要鼓勵有實力的企業積極走出去。
其次,投資創新。簡單的理解就是改變傳統招商引資的方式。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今天的項目層次就是明天的產業質量效益。只有轉變傳統的外資招引模式,才能讓投資不浪費社會資源。在這個過程中,關鍵就是讓市場和政府“兩只手”發力。通過市場配置資源,增加市場主體的靈敏性,讓市場決定外資投向。
再次,體制創新。即建設開放型經濟,在開放中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實現開放發展。這就要求政府要通過營造公平營商環境,完善安全、環保、生產標準,設置引導性基金,實施政府購買等方式,推動區域開放經濟更加靠近市場,更加滿足供給。
真抓實干搶抓機遇
主持人:連云港的歷史上不缺機遇,但有的機遇抓得不是很好,發展速度還不快。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很多。在新一輪發展中,連云港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呢?
田伯平: 首先,連云港搶抓“一帶一路”關鍵是尋找到區域發展的改革點。蘇州沒有港口,卻“無中生有”給自己設計了一個蘇滿歐班列;鄭州沒有港口,卻借助鄭新歐包攬了周邊貨物;上海港與太倉港隸屬于兩個不同的省(市),卻實現共贏發展……江蘇“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連云港,必須通過改革,實現港、船、貨的效益最大化,才能取得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連云港“一帶一路”交匯點地位不是說出來的,而是要通過一個個產業項目做出來。這些項目不能炒概念,而是要通過市場配置資源。這種資源配置既需要自上而下頂層設計,又需要自下而上的草根努力。特別要鼓勵一些來自民間的投資主體參與“一帶一路”。這些民間投資主體規模大,同市場距離近,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是連云港對接“一帶一路”最強大的后盾。
再次,連云港搶抓“一帶一路”機遇的關鍵就是實現港口運營機制的改革。連云港要思考如何聯合更多的港口,尋找連云港港口資源最佳的合作者。只有港、船、貨實現價值最大化,才可能激活港口資源,實現港口提升。從全球港口物流體系看,連云港具備臨近日韓的城市優勢。連云港可以考慮聯合日本港口、韓國港口打造聯通東亞的“一帶一路”橋頭堡港口。雙方通過結成港口聯盟,實現線路、貨物、資源的共享互通,破解港口功能不全的難題。
高標準、高規格建設平臺
主持人:連云港并不缺乏改革的思路和機遇。徐圩新區在建設之初被給予了國家東中西合作示范區的發展機會。按照最初的設想,徐圩新區不僅是一個臨港產業區,更是一個東中西產業合作的示范區,是一個東中西城市共同倡導和建設的“飛地示范區”。然而因為體制、機制等問題的制約,這樣的“飛地示范區”推進速度并不快。
盧山:今天,政府依舊是資源的配置者。因此,連云港建設“一帶一路”關鍵是高標準建設“兩大基地”。目前國內大多數的國家戰略都是從省級層面統籌。連云港思考“一帶一路”戰略機遇不能小家子氣,要從全局層面考慮戰略機遇。不要同別人比誰是橋頭堡,而是要思考借助省里的力量,通過省級協調機制,實現強強聯合,組合發展。只有更多的小伙伴參加“兩個基地”建設,成為“兩個基地”使用者,連云港才能更加開放,更加具有競爭力。
連云港要高標準建設“兩個基地”和石化產業基地。首先要加快為“兩個基地”配備自由港。沒有自由港,“兩個基地”就難以最大限度開放。簡單地說,通關障礙不打破,光有基地也不行。沒有自由港,連云港就缺乏同其他港口城市競爭優勢,更難以發揮自己的特色。其次,必須按照環保、生態標準建設石化產業基地。江蘇和新加坡關系很好,連云港要主動利用這樣的關系,吸納新加坡裕廊石化產業基地經驗,建設世界水平的石化產業基地。盡可能將工業發展的短板補齊補結實,切不可搞低水平重復建設,不能建成之時就是落后之日,不能陷入拆掉舊板子再補新板子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