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家有民生“小賬單”,國有財政“大賬本”。政府工作報告18600余字、時長一個半小時,僅僅“民生”一詞就出現近20次。隨著《國務院關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公布,“民生”熱度持續升溫。
國家財政最傾力的往往也是老百姓最關心的。根據提請審議的預算報告和預算草案,2017年全國財政支出教育、社保、醫衛分別占比15.1%、11.6%、7.2%,位列前三。翻開2017年“國家賬本”,每一個數字都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國家的“錢袋子”從哪來?花在哪?怎么花?花多少?上至國家領導,下至普通百姓,都在算著帳。小到個人衣食住行,大到國家經濟運行,大事小事無不依靠國家財政的支持。蛋糕就這么大,給哪個盤子多分一塊,哪個盤子少分一點,都直接關系著百姓福祉。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社保、養老……,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讓政府過緊日子,節用裕民,保障民生兜底線,該花的花。在這“國家賬本”里,我們能深切感覺到“民生”二字之重。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國家賬本處處展現的民生情懷,與習近平總書記的“民生觀”相得益彰。從“以百姓心為心”到“以人民為中心”,“一切工作出發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新起點”,“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國家賬本傾力民生,不僅是百姓所求,更是國家所需。民生改善是強國之本,富民之基。解決好老百姓最關心的民生問題,切實提升人民的幸福度,使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是穩固經濟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目前,全國各族人民都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的實現以經濟社會發展為依托,更要以廣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改善為歸宿。正如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的那樣,“財政收入增長雖放緩,但該給群眾辦的實事一件也不能少。”這樣一本盡顯民生情懷的“國家賬本”值得13億人民為之點贊。(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