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記者助學,筑夢未來——寫在助學公益行九周年

      【連網】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點點星光照亮銀河。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從2013年7月22日正式啟動第一季助學公益行,至今已經9年。

      9年來,記者踐行“四力”深入基層,用腳步丈量土地,走訪行程超過10萬公里;用真心了解實際困難,幫助239名貧困學子解決學費182萬余元;用實際行動號召社會愛心,影響并帶動上萬人關注、關心貧困學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9年堅持記者助學,改變的不僅僅是貧困學子的命運,也改寫了家庭貧困的歷史,推進了社會發展的步伐。記者助學的力量,也可以星火燎原。

      走訪的意義

      “7月22日,天氣陰,時有小雨。”

      “7月24日,晴,驕陽似火。”

      “7月26日,天氣陰,空氣依舊悶熱。”

      這是2013年的走訪記錄。每年,記者都是在大學錄取通知書發放之季,也是最酷熱難耐的盛夏走訪。

      9年來,無論是東海縣山左口鄉、贛榆區黑林鎮等偏遠鄉村,還是海州的廉租房、棚戶區,都留下了記者的身影。

      走訪之路并不平坦。有一些貧困學子的家,甚至連導航都無法顯示,在路上耗費2到3個小時是常有的事情。最長的一次走訪,是2020年前往灌南一戶貧困學子家。由于鄉村偏遠,道路泥濘,記者一行人花費了整整4個小時才找到學生的家。

      頂著朝陽出門,披著星星回家,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對于走訪記者來說是家常便飯。

      這也是“微愛筑夢”助學公益行有別于其他助學的最大特色與亮點:到現場去,去發現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困學子,絕不錯幫一個,也不漏幫一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工作者的叮囑:“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

      正是一次次深入實地的走訪,讓我們看到了貧困生家庭的真實面貌:夏日的夜晚,舍不得點燈,父子倆光著脊梁摸黑聽著收音機;殘疾的母親和患病的爺爺,帶著3個讀書的孩子擠在被農田和蚊蟲包圍的磚瓦房內;和盲父擠在一間不到6平方米的小屋里的學子;收到錄取通知書后跪在父母墳前報喜的孤兒……

      每一幕場景都足以讓人淚流滿面,每一次報道我們都用盡全力去寫作。也正是一次次深入實地用心用情的走訪,讓我們每年都在篩查不符合資助條件的學生:有的家里剛買了汽車,有的蓋起了小樓,還有的學生家里裝潢華麗……我們深知,每一筆愛心款,都要交到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困學子手上。

      這,就是走訪的意義。

      從2013年走訪第一位貧困學子———考取中央財經大學的時佳,到今年報道的最后一名貧困學子———考取江蘇第二師范學院的楊陽,9年,10萬公里的走訪之路,我們共報道了239名貧困學子的勵志故事。

      239名學子的名字,閃閃發光,鐫刻在愛心助學的路上。

      9年來,從第一年幫助17名貧困學子解決學費8.4萬元,到今年幫助34名貧困學子解決學費36.582萬元,9年總計184萬余元的助學款,奉獻的是愛心,傳遞的是希望。

      愛心的價值

      2013年,隨著愛心人士沈林對時佳首筆1萬元捐助的完成,標志著助學公益行的篇章正式掀開。

      第一年,通過報紙的影響力,連汽“雷鋒的士”車隊、江蘇電力公司職業技能訓練基地、海內外愛心人士紛紛加入助學隊伍中來。

      之后的這些年里,愛心隊伍不斷壯大,社會各界人士都紛紛加入進來,目前已經有上萬人加入到我們的愛心助學隊伍中來。其中,有91歲的爺爺,有10歲的娃娃,還有受過資助已經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愛心人士。

      扶貧助困,有人說,是因為自己有著相同的經歷,農村出生,家庭貧困知道沒錢上學的不易,所以現在有能力了想盡最大努力幫助貧困學子;也有人說,從這些貧困學子的身上感受到了逆境拼搏的力量,值得大家去幫一把;還有人說,是被我們9年的堅持所感動,潛移默化中加入愛心助學隊伍……

      我們不會忘記,從2014年就加入本報助學隊伍中的連云港海事局,今年再次獻出愛心;我們也不會忘記,2017年,老家贛榆的青島微塵基金孫成煒,專程從青島來到港城,為港城貧困學子捐出1.6萬元;我們也不會忘記,一個個匿名的愛心人士,9年來一如既往的堅持助學。

      也許有人會問,愛心的價值是什么?僅僅是解決了一筆筆高昂的學費嗎?顯然不僅如此。我們幫助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單親、殘疾、重病家庭,還有不少是孤兒。愛心人士給予的不僅僅是學費上的幫助,更是一種溫暖的力量,心靈的慰藉。

      不少學生在接受幫助過后說,正是因為有了愛心人士的幫助,才讓他們相信,這個社會是有愛的,是有溫情的。將來學成后,也會將這份愛和正能量接力傳遞,力所能及去回報社會、幫助他人。

      也許,這就是愛心的價值。

      愛心一直在無限傳遞。今年,省政協常委,市政協副主席徐大勇也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愛心。他說,幫助貧困孩子上大學,是件功德無量的事情。表達自己的一份心意,同時也想感謝助學公益行,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溫暖與希望。

      難能可貴的是,2018年我們幫助過的東海學子孔華敏,今年暑假捐出了自己的入伍津貼1000元:“又是一年助學季,看到還有那么多弟弟妹妹需要幫助,所以也想盡一份心……”

      她的這份善舉,讓參與助學的愛心人士心頭一暖。“這不正是我們想看到的嗎?助人者,人恒助之。為孔華敏點贊!”

      堅持的方向

      近年來,“微愛筑夢”助學公益行受到了全國愛心人士、中央和省市級媒體關注。

      2019年10月30日,新華社微信平臺推送了一篇文章———《上課常遲到,還要家人“陪讀”,21歲學霸的秘密……》這篇報道的主人公,正是我們報道的東海學子潘正江。2019年暑假期間,我們實地走訪并報道了來自東海縣洪莊鎮的21歲大男孩。他背著癱瘓母親上學的故事也被大家知曉,受到中央、省市媒體的廣泛關注。

      助學公益行也受到了市領導的關注與認可。2018年1月,“微愛筑夢”助學公益行,成為連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設十大創新品牌之一。2019年,并被評為連云港市首屆網絡公益項目。

      隨著影響力不斷擴大,不少高校主動聯系我們,為貧困學子提供政策幫扶、資金幫扶。2019年,我們報道的東海貧困學子孫蒙愛的故事,引起了揚州廣電記者的關注。經媒體牽線,揚州大學來連走訪慰問貧困學子孫蒙愛,并為她送上4000元助學金,現場承諾只要符合建檔立卡幫扶條件,可以免除5年大學學費。這也是助學公益行首次實現和高校互動幫扶。

      自2019年以來,我們相繼與南京工程學院、常州大學、江蘇海洋大學等多所高校聯動,為港城貧困學子送上助學金、政策大禮包、開學大禮包等,免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舉全社會之力去幫助貧困學子,從此改變他們人生的軌跡,改變家庭的命運,也許這就是我們堅持的方向。

      滾燙的愛,只為貧困學子。隨著傳播渠道的不斷擴容,今年,我們還嘗試用抖音發布學生勵志故事,也收到了不錯的助學成效。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每一次善舉,讓無助的學子收獲希望;每一份溫暖,讓追夢之旅不再孤單;每一顆愛心,讓社會的未來更加美好。

      信念之光不滅,信仰之樹長青。只要還有需要,我們一定堅持!(記者 楊銳冰)

      相關新聞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日韩成人无码中文字幕|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日韩少妇无码喷潮系列一二三| 无码成人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性|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果冻传媒| 精品中文高清欧美|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高清app| 无码激情做a爰片毛片AV片 | AV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天堂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永久|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高清|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 yy111111少妇无码影院|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