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中國人獨有的鄉村“年會”正在開場,“村晚”這個中國鄉村文化最大IP以實力圈粉,釋放出更多活力。2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歡歡喜喜過大年”春節主題重點項目之一,2024年全國春節“村晚”主會場活動在廣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精彩上演。此前,文旅部1日發布2024年春節“村晚”示范展示名單,共有91個示范展示點入選,比去年增加17個。品年味,看鄉村,C位當屬“村晚”。孕育于鄉野、植根于鄉村,很多鄉親們每年就數著日子等著看“村晚”。
從“春晚”到“村晚”,文化演繹的場地從中央大舞臺到百姓大舞臺,讓我們看到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也看到氣象萬千的中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年年“村晚”、年年“火熱”,能夠讓“村晚”始終保持熱度的根源在于“溫度”,這是群眾身邊的舞臺,展現最真實的鄉村,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在演繹守望鄉土的“動人故事”中,讓臺上臺下更好地共情共鳴,講好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鄉村故事,在村口看見文化繁榮,增強文化自信,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精神力量。
上“村晚”、看“村晚”,鄉村新風俗。“村晚”是人民對美好精神生活期盼的重要內容,走進了千鎮萬村,得到了各方力量的支持,“朋友圈”不斷擴大,成為了鄉村的一張“閃亮名片”。同時,“村晚”也是一種集體儀式,廣大農民既是“村晚”的導演也是演員,是組織者也是親友團,他們在扮演不同角色的過程中,更好地融入鄉村,在這片熱愛的土地上,用歌曲、小品、舞蹈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深情,把這一年積蓄的情感變成臺上的真情演繹,戳中臺下觀眾的淚點、笑點,增強感染力、擴大影響力,持續擴大“村晚”聲量。
從“線下村晚”到“云上村晚”,洞見鄉村新變化。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村晚”不再是一個鄉村的“文化大戲”,而是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在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傳遞對親朋的思念和祝福中,感受到村晚的炙熱和溫情。從“線下”到“線上”成為了鄉村的新特點、新變化,隨著電商平臺、短視頻、直播間等走進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多的人在云端盡享美好生活。從“線下村晚”到“線上村晚”,增強了村民的凝聚力、向心力,讓鄉村在別樣宣傳中,更好地“走出去”,增強文化自信自強。
透過“村晚”之窗,看見文化更自信的表達。中國人最古老的身份是“農民”,中華文化最深厚的根基在鄉村。“村晚”是大家了解鄉村的一扇窗口,能夠在這里感受鄉土文化特有的泥土氣息,在親切、隨和、創新中,看到鄉土文化的創新創造,展現鄉村文化新氣象,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答卷上留下新印記。“村晚”是一場鄉村時代變遷的生動演繹,在每一個“我”的平凡故事中,看到奮斗的不凡,看到鄉村的巨變,吸引更多人才返鄉創業,為鄉村注入更多的“智動力”。
“村晚”讓村民成了“主角”,保持“鄉土味”,打好“網絡牌”,更好地推廣鄉土文化,帶火鄉村,帶火農特產品和非遺產品的線上線下銷售,讓“村晚”的影響力不止一晚,讓鄉村振興故事不斷“上新”。(李茜)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