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之后,公路上的貨運車逐漸活躍起來,貨運平臺上顯示的運單量恢復到高位運行,這段時間平臺整體的運單量同比上漲13%,貨運量快速回暖;人勤春來早,建設正當時,各地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在滬蘇湖鐵路上海松江站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開足馬力搶抓節點,確保項目工程進度;共裝有200噸東盟進口香蕉的中老泰冷鏈班列,通過跨境鐵路冷鏈班列全程恒溫運輸,用時4天從老撾萬象抵達重慶江津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回暖”“繁忙”“活躍”,流動的中國為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社會活力奔涌寫下生動注腳。
節日消費是觀察中國經濟運行活力的一扇窗口。剛剛過去的8天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74億人次,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6326.87億元,均創歷史新高,為不斷鞏固和增強全年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開了一個好頭。特別是連日來各地紛紛召開“新春第一會”,貫徹落實好中央對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或是聚焦統籌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或是聚焦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或是聚焦以更有效的措施支持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進一步釋放出了積極作為、有效作為的強烈信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增速比2022年加快2.2個百分點,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都有明顯改善。在攻堅克難中穩大盤,在爬坡過坎中壯筋骨,在逆勢而上中強體魄,中國經濟走出了一條回升向好的復蘇曲線,彰顯出發展的長遠之勢。今天的中國經濟,不僅繼續發生總量擴張的物理變化,而且不斷產生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化學反應,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蓄積了充足后勁。可以說,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經濟,“穩”的基礎不斷鞏固,“進”的動能日益充沛,這是我們彌足珍貴的信心所在,更是接續奮斗的底氣所在。
當前,我國經濟恢復仍處在關鍵階段,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不過,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我們所面臨的是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煩惱,要增強信心和底氣。信心賽過黃金,把握經濟規律,保持信心定力,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和增強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節后經濟“轉起來”,生產要素“動起來”,發展勢能“聚起來”,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就有了不竭動力。奮進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激發“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干勁,不斷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推動經濟“開門穩”“開門紅”,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推動“中國號”經濟大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開創中國經濟更加光明的未來!(蘇宇)
?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周金林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