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來自俄羅斯的球迷瓦列里一家身著連云港隊球衣,在主場看臺上忘情吶喊的身影,成為“蘇超”第八輪賽場最動人的風景線。當港城球隊進球時,瓦列里一家與身旁素不相識的本地球迷一同高舉雙手,大聲歡呼——隔閡瞬間消弭,唯有對同一支球隊的熱愛在空氣中激蕩。
體育是無界的語言,能讓陌生在吶喊中消融。瓦列里一家與周圍球迷語言不通,但進球瞬間的同步歡呼,早已讓這點隔閡變得微不足道。翻譯的話語尚未說盡,看臺上共通的緊張與雀躍,已經(jīng)完成了更真切的對話。足球這顆滾動的球體,就像最靈驗的“翻譯官”,讓不同膚色的手掌為同一支球隊揮動,讓不同母語的喉嚨為同一場比賽嘶吼——原來最深的理解,從不需要精準的表達,心能同頻就夠了。
城市是包容的容器,能讓遠客在煙火中扎根。連云港的山海沒有將瓦列里一家視作外人,田灣核電的機組轟鳴聲里,有他們的專業(yè)投入;花果山的晨霧里,有孩子嬉戲的笑聲;如今“蘇超”賽場的聲浪里,更有他們與城市共振的脈搏。這座城市的“大”,從不是地理版圖的擴張,而是能讓每個駐足者都聽到屬于自己的回響:俄羅斯家庭的助威聲,與本地球迷的方言吶喊交織,共同構成了這座城市最鮮活的聲音。
奮斗是互信的支點,能讓差異在汗水中融合。當瓦列里說“這座城市讓我感到親近”,他觸摸到的,正是“一帶一路”最動人的底色:它從不只是地圖上的路線,更是讓不同國度的人們在共同奮斗中找到情感支點的紐帶。連云港今日仍在續(xù)寫“陸海內(nèi)外聯(lián)動、東西雙向互濟”的故事,而瓦列里一家的歡呼,恰是這段新故事里最生動的證明——那些跨越國界的合作,終將在日復一日奮斗的汗水中,沉淀為“我們”的認同。每一次為共同目標的吶喊,都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上一束微光。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