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是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一以貫之的重要決策。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踐中,必須堅持以市場主體期待和訴求為導向,積極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水平,全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把法治打造成為高質量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高位推進、凝成合力,做到“率先垂范”。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黨委加強領導,總攬全局,全面規劃,需要立法機關、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相互協同。黨委對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的領導主要體現為制定規劃、監督落實、協調各方、考核獎懲。要把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確定為各級黨委主抓的重要工作,以“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形成黨政主要領導齊抓共管,立法機關、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相互協同、精準發力的局面。
重點謀劃、問需求策,做到“政策最優”。一是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權。根據我市的立法權限,優先推進營商領域涉及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立法工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二是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組織對現行有效的涉及營商環境的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開展專項清理,對照法律法規規章和最新政策進行細致審查,對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宜改則改,宜廢則廢。三是涉企政策制定充分聽取企業意見。對涉及企業切身利益、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專項政策。起草部門在編制時要充分聽取企業家意見;對部分企業反映強烈的,需制定修改相關涉企政策措施。起草部門應當充分聽取相關企業家的意見。
主動服務、簡政放權,做到“提速增效”。一是在服務上做加法。在提高服務企業的觀念、態度、能力上下功夫,在網上公開各項辦事清單,解決群眾往返跑腿的問題。實行綜合受理、分類審批、統一出件,實現群眾“到一個窗口交材料,辦所有事、辦成事”。二是在審批上做減法。在申報材料上,同一申報材料只需申報一次,不同審批部門共享材料;在審批時限上,將承諾辦結時限結合工作實際進行壓縮提速。在審批環節上,將同一部門實施的內容相近或屬于同一辦理階段的多個審批事項,整合為一個審批事項。
規范執法、公正司法,做到“包容審慎”。一是推動柔性執法向縱深發展。避免重復檢查、頻繁檢查、多頭執法現象發生;探索企業首次、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制;加強重點營商領域執法,完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統一執法標準和尺度,禁止選擇性執法、任性執法。二是發揮司法職能作用。依法保護涉企合法權益。審慎適用強制措施,謹慎處置涉企財產,將違法犯罪對企業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完善市場主體救治和退出機制,為破產企業謀生機,助推企業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發布典型案例營造社會氛圍。法院可以定期對外公開發布打擊破壞營商環境的典型案例。總結、宣傳各級法院在司法實踐中處理產權糾紛案件、合同糾紛案件、金融糾紛案件、市場競爭糾紛案件、勞動爭議糾紛案件、執行糾紛案件的有益經驗和做法,打造重商護商社會環境。
完善評價、加大問責,做到“以評促改”。一是完善營商法治環境評價體系。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鼓勵、支持專業機構、行業協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利用大數據等方式開展營商環境評價評級。重點衡量市場和產業的開放度、政府服務的高效度、依法管理的有效度、企業經營活動和獲取社會資源的便利度。二是對失職失責行為進行問責。對公職人員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工作職責,損害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對營商環境造成損害或不良影響的行為,實行責任追究。(□ 吳秋婷)
作者單位:市委黨校法政教研室
?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