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陳兵 通訊員 陳忠財)年過七旬的老母親,近日被查出患上冠心病,老人并沒有為自己擔憂,心里牽掛的是家里精神失常的兒子沒人照顧……在灌云縣東王集鄉任圩村二組,有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子倆,長期依靠政府低保補貼,維持著生活。然而,最近因母親病重,將這個特殊的家庭推上艱難的境地。
年邁母親操心智障兒
今年78歲的徐開英,生活在灌云農村,她有個兒子叫焦慶發,今年45歲。20年前,焦慶發就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癥,生活不能自理,平時依靠家人照顧。徐開英還有兩個女兒,都早已出嫁。
自從4年前老伴病逝后,年邁的她就擔起照顧兒子焦慶發生活起居的擔子,由于地里的農活干不了,生活來源僅靠政府的低保來維持。這對母子居住的是兩間破舊的房子,屋內雜亂無章,除去兩張簡陋的板床,以及臟亂的被褥外,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
母親徐開英躺臥在床,蒼白的臉上沒有一絲血色。兒子焦慶發側坐在母親的床邊,呆滯的目光透露出孤獨無助。焦慶發今年雖然只有45歲,但由于長年患病,看上去年比同齡人老不少。
擔憂身后兒子無人照顧
“原來身體好的情況下,我還可以照顧這個癡呆的兒子,可是現在病了,不能為他洗衣做飯了,今后到底怎么辦?”提起今后的生活,徐開英老人不禁聲淚俱下。
徐開英說,兒子在20多歲時突然患了精神病,雖然看了很多醫院,一直沒有好轉,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病愈來愈嚴重,不但生活不能自理,而且意識極差,甚至連大小便都在屋里。
早些年,考慮到徐開英母子倆的困境,政府為其落實了“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母子倆每月有幾百元的補貼維持著這個家的日常開銷。可近年來,由于母親年齡大了,身體每況愈下,加之母子倆長年吃藥看病,經濟就顯得十分拮據。
“今年4月20日,我突然感到心口不適,到醫院一檢查,發現患了冠心病,接著便住院治療,出嫁的兩個女兒輪流到醫院照顧我。可是,家中的那個癡呆兒子咋辦呢?若沒人做飯給他吃,他無法生活,我先是一同帶到醫院,但兒子頭腦不好,經常在深更半夜去踹隔壁病房的門,引起了病友的強烈抗議,只好將他送回家讓鄰居臨時看管一下。”談到這些,徐開英老人泣不成聲。
希望兒子得到社會關懷
由于生病,徐開英家的經濟現狀也很窘迫,雖然大部分醫療費可以報銷,但是,補血帶來的費用還得自己支付,還有一些支出費用需兩年后才能返還,今后可能還要住院、吃藥。
老人生病后,兩個出嫁的女兒回家輪流前來照看,徐開英老人說:“女兒都有自己的家庭,總不能回家長期照顧,自己如果哪天一病不起,癡呆的兒子怎么辦?這個家就徹底完了……”。
能否將癡呆的兒子送到鄉敬老院?徐開英也咨詢過當地政府民政部門,得到的解釋是:像焦慶發這樣的癡呆病況,不符合去敬老院養老的條件。“一旦我離開人世,這個癡呆的兒子該如何安置?生活依靠何去何從?”這是徐開英老人唯一放心不下的,她說,希望得到社會及相關部門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