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攝影:袁春梅 武娜 陳煒 李菲)昨日,一則“高溫天將持續到本月底”的消息,讓港城市民心悸不已,在這個今年以來最熱的時期,市民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市民們又有哪些應對高溫的措施呢?為此,本報記者走進百姓生活,用筆和鏡頭,多視角展現港城市民在高溫下的生活百態。
一男子中暑,120急救現場。
■ 晴熱天氣持續到月底
(袁春梅 李陽)“大暑”節氣的到來,將港城的氣溫推向了新高度。截至25日,全市已連續4天出現高溫天,且這樣的高溫天將一直持續到本月底。昨日上午,市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信號,預計今天白天我市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將升至37℃,請市民注意防范。
在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朱敏華給我們翻看了最近幾天的高溫分布圖,從22日“大暑”節氣開始,港城高溫分布圖的主色調從大紅往紫紅、紫漸變,基本站氣溫都在35℃以上,這兩日多數站點高溫都在37℃左右,個別站點高溫更是超過39℃。
“氣象上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連續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過程稱之為高溫熱浪,或稱酷暑。”朱敏華介紹,持續高溫的出現主要是受副熱帶高壓北抬影響。而近期港城仍地處副熱帶高壓邊緣,預計26日、27日配合北方弱冷空氣南下,冷暖氣流匯合,港城將出現陣雨或雷雨天氣。遺憾的是降水量不大,降溫效果不明顯。
面對持續高溫,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保護自己,安然度夏。高溫天,最好穿著吸汗、寬松、透氣的衣服,注意勤洗勤換;飲食上要適量飲淡鹽開水、涼茶、綠豆湯等,不可過度吃冷飲,飯菜宜清淡,不宜吃剩菜剩飯。
■ 多種“武器”防曬避高溫
(顧曉昕)持續的高溫天氣,也悄然改變了港城市民的出行等生活方式。許多市民都會選擇“早出晚歸”來錯峰出行,盡量避開11時~16時的高溫時段,并紛紛采取多種措施“全副武裝”遮陽防曬,抵御高溫炎熱天氣。
昨日上午10時30分許,烈日炎炎,記者在市區一些繁華地段看到,出行的市民明顯少了很多,原本擁擠的街道竟然有些空蕩蕩的感覺,大家都盡量避免在這個時間出行以免被烈日暴曬。記者看到,在出行的市民中,墨鏡、帽子、防曬服是“標配”,讓記者感受到,市民們對烈日的“對抗”。甚至許多市民把整個人裹得嚴嚴實實,不讓烈日曬到一寸肌膚。
由于烈日當頭,一些原本準備等公交車的市民,被曬得受不了,而選擇了出租車。在市區海昌路上的一處公交站臺,記者看到,由于只是一塊站牌而沒有候車亭,在這里等車的市民被曬得汗流浹背。市民李先生說:“這個天氣等車真是太受罪了,不如多花幾塊錢打車吧。”說著,一輛出租車開了過來,也有些乘客與李先生有一樣想法,幾個人都同時伸出手攔車。
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最近炎熱的天氣改變了她的生活方式,趕在早上7點多氣溫還沒有升上來就從家出發上班,下班后晚一些再回家,用“早出晚歸”來避開高溫時段。
■ 貧困戶頻洗冷水澡降溫
蔣昌林在用冷水擦臉降溫。
(武娜 段芳)近日,港城溫度升高,居民都在家中吹空調防暑降溫,而家住海州區路南街道扁擔河社區的蔣昌林老人,卻由于經濟原因沒有安裝空調,他在這個高溫天主要靠洗冷水澡來降溫了。
昨天中午,筆者剛來到蔣昌林家的門口,就看見蔣昌林坐在小板凳上,邊上放著個不銹鋼盆,正拿著毛巾沾上冷水往身上擦。
蔣昌林今年69歲,一直孤身一人的他,住在扁北巷的平房里,由于一直是靠低保來維持生活,還要照顧90多歲的老父親,蔣昌林可以說是一分錢都要計算著花,更別提添置空調這樣的“奢侈”電器了。每到夏天,都是蔣昌林最難熬的日子。
進入主屋,蔣昌林一見家中來人,忙將社區送給他的電風扇給打開了,筆者臨走時,蔣昌林的弟弟悄悄告訴筆者,蔣昌林特別愛惜這臺電風扇,只有來客人或者天熱到一定程度了,他才舍得打開扇一會。
近日氣溫不斷走高,蔣昌林為了解暑,每天早上5點,他便端個板凳坐在巷口的陰涼地乘涼,順便和街坊鄰居聊天。盡管今年夏天溫度特別高,但蔣昌林一口西瓜也沒舍得吃,他說,每到高溫天,他最常用的解暑方法就是用濕毛巾擦身,或者直接洗冷水澡。他屋子進門處一直放著一盆冷水,上面掛著一條毛巾,他估算了下,一天起碼用掉五六盆冷水,只有這樣他才覺得涼快些。
健身房里,人們不顧炎熱天氣堅持鍛煉。
■ 清涼地成市民健身首選
(李菲)盡管溫度持續升高,但許多市民不為炎熱所阻撓,依然堅持鍛煉,而室內的游泳館、涼爽的健身房、傍晚的公園成為許多市民的最佳選擇。
“最近,鍛煉的時間肯定是選擇太陽落山以后。”在機關工作的瞿女士說,小區里很多人在白天除了上班一般都閉門不出,關在家里吹空調,但是一到傍晚,大家就會到周圍公園休閑散步。
健身房里和游泳館也成為很多市民的“運動天堂”。筆者采訪多家健身機構了解到,高溫天的到來并沒有對健身人群產生大的影響。“每天下午四點以后,我們就會迎來客流量高峰,一直到晚上9點鐘以后。”市區朝陽路一家大型健身房的工作人員介紹,因為館內空調溫度適宜,又逢暑期,前來鍛煉的白領和學生非常多,高溫天氣并未對他們有什么影響,只不過很多人減少了運動量。
如果說健身房里人們還能按計劃進行鍛煉,那么人們對游泳館則報以更高的熱情。海州區多家游泳場館負責人表示,入夏以來,尤其是學生放暑假后,來游泳館鍛煉的人數就飆升,淡季時一下午就七八位顧客,現在同一時間段能同時涌進上百人。“很多人也不是為了游泳,就是圖水下涼快,能在水里泡很長時間,實在受不了才出來。”
入夜后,游泳館里游泳人數依然不少。
■ 高溫推動夏季用品熱銷
(陳煒)隨著夏日氣溫的持續升高,防暑藥品、防曬衣物、涼席涼墊、驅蚊商品等夏日用品成為消費主打。昨日,記者走訪市區家電商場、超市、藥品超市,看到防暑、防蚊、防曬用品銷售火爆。
海州區通灌路一家電器商場的一位朱姓經理介紹,最近前來購買空調的市民逐漸增多,銷售量也不斷上升。與此同時,冷風扇銷量也開始增加。
除大型的空調等電器,防蚊、防曬的小商品也迎來銷售高峰。在各大超市、賣場內,“小件”消暑商品均開辟了銷售專區,電蚊香、花露水、防曬服、遮陽傘等消暑用品銷量非常可觀。超市的冷飲、啤酒、生鮮水果區人氣較高,市民爭相選購。各大藥店超市的人丹、藿香正氣水、防蚊蟲的風油精、百草油等防暑藥品也頗受市民歡迎。
在中央國際百貨大樓、康濟藥品超市等商場內,記者看到,防曬霜、遮陽帽、涼席、蚊帳、蚊香、花露水等小商品都擺在了顯眼的位置。百貨大樓小商品區銷售人員說,高溫以來,遮陽傘、太陽帽等防暑商品銷量比前幾日成倍增加。
不僅如此,市區海連路、建設路、南極路上的數家冷飲批發店,批發量也是兩三倍地攀升,街頭商店里的雪糕、冰淇淋也賣得格外好。
■ 空調成防熱“神器”
(李菲 趙晨)陰雨天氣與港城纏綿了一個多月,就在大家紛紛猜測這個夏天就要與清涼為伴的時候,氣溫陡然升高起來,最近一周更是超過35℃,讓港城居民的日常生活,幾乎離不開空調的“保護”。據統計,7月23日21時20分,電網調度負荷284萬千瓦,日調度電量達到5871萬千瓦時。
最近網絡流傳一句話:“我這條命都是空調給的”。確實,空調已經成為對抗炎熱的“神器”,而我市許多家庭已經開始“集中供冷”。市民李女士告訴筆者,入伏以來,自己家里就開啟了空調24小時不間斷的模式。“以前還有點心疼電費,現在完全顧不上了,尤其是上周以來,離開空調就胸悶氣短,不動都是一身汗。”
高溫天也給上班族帶來困擾,許多市民表示,每天的上下班路上都像是一場“沙漠奔襲戰”。“必須迅速穿過被陽光直射的街道,緊貼陰涼地快步走回家。”在市區某國企工作的王女士抱怨,因為家住單位附近,上班都是步行,這本來是好事,但現在哪怕在路上走5分鐘,都是難以忍受的。“生活中就兩種狀態,空調房或者太陽下,進門必做一件事,沖澡。”她無奈道。許多市民在采訪中也紛紛表示,沖澡已經成為回家后的第一件事。
臨近中午,攤主降價賣蝦。
■ 魚肉賤賣瓜果走俏
(袁春梅 張倩倩)“早上35元一斤賣的,現在32元賣給你。”見顧客欲走,攤主直接發話,“天熱這蝦沒法放,這都快中午了,30元一斤賣給你得了。”昨日上午,蒼梧菜市場攤主丘女士開始甩賣大蝦。
天熱,大家的飲食都轉向清淡,魚肉都不受顧客待見。在禽肉區,只有少數幾位顧客在挑選精瘦肉,雖然已經是上午11點,多數攤主的攤位上還有不少的鮮肉、排骨等。為了吸引顧客,有攤主打出每日特價來吸引顧客。最近連續的高溫天,想吃肉的人變少了,原先19元1斤的帶皮五花肉現在只賣17元1斤。
高溫天魚肉賤賣,瓜果蔬菜倒是成了香餑餑。筆者走訪蒼梧菜市場、極美苑菜市場、南小區菜市場等多家菜市場了解到,近期由于高溫,葉菜類蔬菜上市量減少,價格普遍上漲,部分葉菜類價格甚至翻了一番。“小青菜原先也就2元左右,現在基本都得賣到3.5元1斤。”蒼梧菜市場攤主顧玉介紹,高溫天蔬菜生長慢而且不易存放消耗大,價格自然漲得多。另外,黃瓜、西紅柿等的價格,也都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上漲。
熱天,西瓜是降暑的標配,之前只賣1.3元1斤的玉麟瓜,昨日已經賣到了1.8元1斤。南極路一家水果店的店主表示,天越熱買西瓜的人越多,最近每天的銷售量都能達到一千斤。
■ 相關人群近期謹防中暑
(武娜 周宗江 穆文玲)高溫天氣下,不少戶外作業人員和老年人頻繁出現中暑現象,僅25日當天上午就有5起。他們多是在高溫下進行戶外作業造成的。不僅僅是高溫作業引起中暑,老年人也是易中暑人群。有關專家提醒市民,高溫時段減少外出。
昨日早上6點40分,在市區海昌路上一平房內,一名60歲左右的男子暈倒在家中,相關人員報警后,民警和120急救人員趕到現場,經過現場確認,男子已經離世。據家人介紹,老人前幾個月來到該處居住,疑似高溫中暑死亡。
當天中午12時30分左右,在大浦工業區內,一名19歲男子暈倒在地,全身大汗淋漓,意識模糊,還有抽搐的表現,疑似中暑。急救醫生到達現場時,發現這名男子中暑情況已有好轉,但意識還有點模糊,醫生立即對他進行輸液、吸氧等對癥處理,并將其送往醫院救治。
據了解,近日高溫,僅昨天一上午,就有5起因中暑而撥打急救電話。市二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周新華介紹,在最近的高溫天氣中,醫院也接到了不少重度中暑的患者。這些中暑人群中,居住平房者、高溫作業人員和老年人是主體。由于老年人大腦溫度感應機制敏感性下降,很多老年人患有的心臟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體重超重,皮膚衰老等,都會影響汗腺排汗功能,從而加重夏天因身體過熱而發生中暑的危險。而許多老年人服用的藥品也會導致身體易受酷暑影響,比如治療高血壓的利尿藥,還有容易干擾排汗機制、促使體溫升高的安眠藥、暈車藥、前列腺藥等,普遍都有導致口干的副作用。
為此,有關專家提醒,高溫天氣,盡量減少在中午或者溫度高的時間段出行。如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一旦出現輕微中暑癥狀,應及時喝水,并進入帶空調的房間,身體躺平休息,脫下緊身、厚重的衣物,用涼毛巾擦拭身體。
■ 高溫天用電需防火災
(武娜 蘇欣 宇寧)7月24日18時左右,市區龍河南路一處民宅起火燃燒。消防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后,立即調集海昌路中隊3輛消防車、14名官兵趕往現場撲救火災。經過消防官兵一個多小時的緊張撲救,火災被撲滅,未造成人員傷亡。目前,具體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市消防支隊相關人士介紹,近日高溫,火災事故較多,由于室外溫度過高,有部分易燃物自燃引起的火災,而有近三分之一的火災事故,卻是由于家庭電器用電負荷量過重導致火災,在最近的出警處置中,還有一些是因為空調機等電器老化,在目前高負荷運轉下,造成漏電或線路著火等情況。
消防部門提醒,由于夏季用電量大,市民應該根據用電設備的功率選擇保險絲,嚴禁用銅絲、鋁絲等代替保險絲。如果經常發生保險絲熔斷、跳閘等情況,應當請有資質的人員上門查明故障原因。同時,市民不要貪一時涼快超負荷使用電器。盡量避免空調、電磁爐等大功率電器的同時使用,避免導致線路過載受損引發火災,若多臺家電需要同時開啟,最好能專線專用。
此外,高溫天因人的手出汗多,手經常是濕的,而汗也是導電的,所以不要用手去移動臺扇、洗衣機等正在高速運轉的電器,市民如外出或長期不在家的情況下,盡量拔掉電器的插頭。對夏季經常使用的洗衣機、熱淋浴器等家電,要采取一定的防范防電措施。如電腦等電器開始冒煙或起火時,要馬上拔掉開關或關閉總電源,然后用濕毛毯蓋住電腦,切勿揭開覆蓋物觀看或向失火電腦潑水。市民還要定期檢查電器的使用壽命,按時更換,使用將到或已到壽命年限的電器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