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趙芳 通訊員 江榮 顧豪 實習生 周高鑫)連云港進入“高溫模式”,悶熱的天氣讓不少市民紛紛“熱暈”。記者昨天走訪市區幾家醫院了解到,醫院急診接診量大增,除了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腹瀉患者較多以外,每天都有中暑患者前來醫院就診,還出現了嚴重中暑病人。
炎炎夏日,我們應該如何預防中暑?中暑有什么癥狀?……針對市民關心的中暑問題,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
醫院急診接診量大增出現嚴重中暑病人
7月24日晚上,一位重癥中暑患者被120救護車送往市第一人民醫院搶救。這位董姓患者52歲,贛榆人,目前正在醫院重癥監護病房接受治療。醫生表示,這是典型的熱射病,為重癥中暑。
近日,醫院每日接診量從約400人次增加到500余人次,其中,很大一部分為中暑患者。據市一院急診科主任醫師陳雪峰介紹,中暑常常發生在車間、戶外毒辣的日頭下,甚至廚房等高溫且空氣中濕度強、通風差的環境中。另外,精神過度緊張、工作強度大、睡眠不足等均為常見的中暑誘因。
“戶外作業人員、老年人、兒童、孕產婦、慢性病患者等很容易中暑,尤其是老年人,多患有疾病,肌體散熱功能不好,是中暑的高危人群。”陳雪峰說。
中暑該如何應對?看先兆、輕癥和重癥情況
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醫師許鎖說,中暑癥狀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三種。
“先兆中暑的人往往表現出頭暈、眼花、惡心、無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此時體溫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過37.5℃,若及時采取措施,如迅速離開高溫現場、補充水分等,短時間就能恢復。”許鎖說。
而輕癥中暑的人,除有先兆中暑表現外,還會面色潮紅或蒼白、嘔吐、氣短、大汗、血壓下降,體溫超過38℃;重癥中暑的人,體溫在39℃以上,會出現劇烈頭疼、煩躁不安或昏迷、抽搐,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心力衰竭等,因此要及時去醫院治療,以免危及生命。
許鎖提醒,市民一旦發生中暑,應立即停下手頭的事情,坐在陰涼處休息;及時補充水分,涂抹或服用解暑藥物;如果癥狀不減反增,應及時求助,并撥打電話就醫。
如何預防中暑?多飲水、32℃+應開空調
高溫天,如何預防中暑?陳雪峰表示,首先應做到多飲水。“在高溫天氣里,不論運動量大小,市民都需要增加液體的攝入,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不要飲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飲料,這些飲料會導致失去更多的體液。同時,還應避免飲用過涼的冰鎮飲料,以免造成胃部痙攣。”
陳雪峰說,市民出行應盡量避開正午前后時段,減少上午11點至下午3點半外出活動。出門要做好防曬工作,必要時備好防暑藥品,如藿香正氣水等。
高溫天氣,市民應盡量在室內活動。如條件允許,應開啟空調。據介紹,電扇雖能暫時緩解熱感,但氣溫升到32℃以上,電扇則無助于減少中暑等高溫疾病的發生,打開空調對人體降溫更有效。
吃什么消暑?飲食宜清淡、忌貪涼
市中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中醫師潘捷說,從中醫角度講,中暑主要是由體內濕熱引起,因此應多吃清淡食物,忌油膩、辛辣類,以免加重腸胃負擔,影響病情。“乳制品、果汁等亦是較好的選擇,既能補水,又能滿足營養之需。冰的東西不宜多吃,切忌貪涼飲冷,尤其是中暑之后。”潘捷說。
日常防暑則多吃瓜果蔬菜,如西瓜、梨、生菜、冬瓜、藕等,補充機體丟失的水分。多喝酸梅湯、綠豆湯、金銀花茶等解暑飲品,不要吃狗肉、羊肉等偏熱性的食物,以免引發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