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李耀華 張叢月 朱進)這里是花果山大道與黃海大道交接處,初冬的陽光灑在明凈的鹽田上,灑在遠近高樓之間,也灑在新栽苗木的梢頭,大片綠樹全部根植于市開發區的創智綠園。歷經一年多的緊張施工,這個省海綿城市示范項目已初見雛形,綠園中心蓄水的景觀湖倒映出沿岸及鄰近忙碌的施工場景,站在綠園中間微微隆起的高地上,造型各異的管理用房、園林小品盡收眼底。明年上半年,這片昔日老鹽田將被改造成為港城市民、特別是鄰近產業工人的又一休閑健身好去處,而且還有望成為別致的城市科普小天地。
昨日,筆者從在建創智綠園北大門進入,看到這里一派繁忙,只見一輛大型橙色吊車正在往已成形的巨型疊石上放置塊石,旁邊有施工人員及時予以扶正。由此向南偏西不遠處,則有工人對新栽植的廣玉蘭等苗木進行修剪,另有一批工人則在大型機械的輔助下,將櫸樹等送入挖好的樹坑內。微微寒風吹來,新栽的苗木殘存的樹葉發出沙沙響聲,加上越來越多的苗木被扶起來,開闊的創智綠園內頓生幾分生氣。
沿著正在建設的園路向南前行,筆者發現,這里早已栽植了數不清的苗木,其中有常綠的高桿石楠、叢生香樟、雪松、廣玉蘭,但更多的則是高大的法桐、國槐、銀杏、楸樹、樸樹、櫸樹和落羽杉等鄉土樹種,還有白玉蘭、梅花、柿樹、梨樹等賞花類或果樹,這些苗木被栽植在不同的微地型之間,“樹陣”顯得錯落有致,局部看起來密不透風,鄰近地帶則疏可走馬。“這里還會栽一些地被植物,綠園內會有200多個品種的綠化物。”工程現場負責人王基成說,“表面看起來只是栽了苗木,但項目隱形工程很復雜呢!”
創智綠園總面積15.79公頃,項目建設總投資過億元。項目位于老海積平原上,從前這里是鹽田海淤,后來經過拋石改造,才形成了現有開闊的場地。但類似鹽田場地根本無法生長常規綠化物,施工人員在這里做了大量排鹽爽堿施工,這些綠化物才能正常生長。
“我們做了排鹽隔離,但這還不夠。”王基成說,“你看,綠園中心有個人工湖,地下很多排鹽管都伸入湖中。”創智綠園是海綿城市項目,施工人員根據原有的低洼地形,順勢造了中央湖體,這樣既可以緩解雨季過急的降水壓力,又保證了公園內部小環境的濕度調節,同時創造了更多的景觀和休閑空間。
市開發區不要求施工單位“搶工期”,要的是建設高標準、精細化。現在的施工必須一絲不茍,不管是綠化物栽植還是其他建設,都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將綠園做成海綿城市建設真正的示范項目。
未來這片綠地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并重,因為城市景觀綠地不但可以創造城市景觀,提供休閑、娛樂之地,還能防災避難,這里還將設置專門的科普展示區,向市民展示海綿城市原理、鹽田變遷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音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