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武娜 蘇欣)2月25日早上,江西南昌市紅谷灘新區一家星級酒店發生火災,造成10人死亡、多人受傷。這一悲劇給大家帶來深深的遺憾,也帶給大家更多的思考,如果遇到賓館、酒店等高層住宅著火,市民該如何正確逃生呢?昨日,市消防支隊現場實驗教您如何正確逃生。
實驗現場演練火災逃生
2月27日上午9點鐘,市消防支隊特勤中隊消防戰士來到市區鹽河路一家賓館內,為市民現場演練火災逃生。
“一般來說在房間的賓館內都有這樣的消防疏散示意圖,在圖上清楚地標明在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尋找到最佳逃生的路徑,在入住賓館的時候,市民最好先對這張圖進行大概了解一下。”特勤中隊消防戰士說。
正在這時,一聲聲“呼救聲”響起,消防戰士聽到呼救聲后,來到門前,“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會是先去開門,其實,這時最需要冷靜,我們要用手背去感知一下門的溫度,如果很燙,千萬不要開門,如果正常溫度可以慢慢打開門,開門的時候要躲在門后慢慢開啟,看一下外面的基本情況。看一下有沒有煙霧或者火光進來。”消防戰士邊演示邊說。
查看情況較安全后,消防戰士用濕毛巾捂鼻俯下身子行走,他說,“因為現在煙不大,可以俯身行走,如果遇到濃煙,只能匍匐行走。”然后,他迅速跑到安全通道,打開門從樓梯到達安全的地方。
他說,“緊急情況下尤其是火災現場,電梯是一定不能用的。因為,救援時消防隊員會先切掉電源。如果因為斷電被困在了電梯內而此時電梯附近又恰巧有火源,那也意味著逃生的人如同陷入了一個無法逃脫的烤爐。”
最后,逃離火災現場后他迅速撤離到相對安全的戶外,等待被救援。
火災致死多數是窒息死亡
據了解,火災致死的原因75%到80%都是有毒有害氣體導致的窒息。火災中產生的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的含量達1.28%時,人在3分鐘內即可窒息死亡,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的含量達3%時,人只需吸入幾口就可以致命,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的含量達10%時,也會很快致人死亡。高溫濃煙吸入肺部導致呼吸道粘膜燒傷,最終引起呼吸衰竭也是死因之一。
特勤中隊指導員李元杰說,根據各地發生的火災情況及在日常救援中發現,市民遇到火災,首先會著急,在思維混亂的情況下,會作出多種錯誤的判斷,有的市民在逃生中選擇進入電梯、有的則選擇往高樓處走,還有的甚至用衣物打結來逃生。
消防部門表示,這些方法都是不正確的。如果起火點就在附近,煙氣蔓延到眼前,必須在2分鐘之內離開,否則煙氣將在3分鐘內充滿房間,4分鐘后,濃煙已經使人無法辨認方向。此后,停留在房間里的人就會被煙熏死。如果身處二三層樓,應立刻向下跑,如果身處四層樓以上突然見到煙氣,迎著煙氣沖出去的可能性極低,可考慮通過其他通道逃生,或在陽臺等明顯位置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救援。
實驗表明衣服做逃生繩不可取
當天,消防戰士隨即又來到了市消防支隊車站中隊營區,為市民做了一組實驗。消防戰士先將上衣、褲子打成逃生繩,并且一名消防戰士上前試了一下,“逃生繩”還是比較結實的。參與實驗的消防隊員體重在120斤左右,他將衣服打結成的逃生繩綁在窗戶上進行自救。實驗開始后,消防隊員剛抓住衣服,衣服便被撕開了。
“它是有接縫的,接縫都是用線縫制的,非常的薄弱。”消防戰士說。既然衣服不安全,那么在危機時刻床單是否可以作為逃生的一種工具呢?
實驗人員同樣找來了兩塊最常見的床單接著將兩個床單系在了一起。實驗開始了,消防戰士用力拽住床單后,床單并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接著,又一名消防戰士也加入了進來,用床單打結成的逃生繩依然完好無損。看來用床單打結成逃生繩是相對安全的。不過,這個打結的方法也很重要。
“我們把床單擰幾下,擰成一股繩子,打一個雙平結。左邊壓右邊,打一個結,右邊壓左邊打一個結,打完之后在兩邊再打兩個半結構固定。”消防戰士介紹,盡管床單比衣服結實,在3層以上樓層不建議使用,因為第一床單的長度不夠,第二受力比較大。“如果當時只有床單,逃生的時候盡量把床單打濕,防止火蔓延到賓館內部把床單引燃、燒斷。”
此外,像消防栓里的水帶、專業的逃生繩也是很好的逃生工具。水帶的長度一般在20米左右,相當于4層樓左右的高度。如果發生火災時,恰巧處在4層以上,市民可以關緊房門,在陽臺等明顯位置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