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頭部廣告一條

      新聞 新聞> 連云港新聞

      連云港遺體捐贈傳遞大愛還需更多理解與支持

      【連網】(袁春梅 高建銳 孫一文 文/圖)人體器官和遺體捐獻被稱為“生命的饋贈”,這些志愿者們為了他人生命的延續、為了醫學事業的發展,把自己的遺體器官無償地捐獻出來,這是一種大愛。近年來,港城不少人憑著一份愛心和信念,選擇將遺體器官捐獻,感動著身邊的很多人。但筆者調查發現,相比提出遺體捐獻申請的人數而言,真正實現捐獻遺體的人數很少。這樣的反差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1

      清明前夕,市紅十字會在青龍山組織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活動,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學生在給捐獻志愿者獻花。

      ■ 生命的最后,他們選擇另一種方式存在

      在青龍山公墓有著這樣一個紀念園,5米高的五蓮紅石紀念碑上刻著“遺體捐贈紀念碑”字樣,在紀念碑的右側設置了一面紀念墻,墻上刻有遺體捐贈者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代表了一份無私奉獻的精神,每一個名字背后都牽動著一個甚至幾個家庭的心。

      2

      市紅十字會志愿者在紀念碑前給捐獻者鞠躬。

      紀念碑前,老人丁保東默默地站立著,注視著碑上老父親的名字丁云章,一旁的妻子早已淚眼模糊。“老父親臨走前,總是念叨單位有東西,但是一直沒告訴我們是什么,后來翻看檔案才知道,老父親早在1996年就簽訂了身后遺體捐獻申請書。”丁保東告訴筆者,看到申請書的那一剎那,他有點愣了。

      “父親是一名老黨員,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團結友善,要無私奉獻,我知道他是想在生命的最后,把自己奉獻出去,為國家的醫學事業作貢獻。”丁保東老人回想起父親這一生,他們兄弟幾個都很敬佩,最后完成了老父親的心愿。

      “1996年,那會兒國家剛提出鼓勵遺體捐獻,丁云章作為黨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將遺體捐獻志愿寫入檔案,幾十年后,老人臨終前囑咐孩子他還有事要完成,這樣的覺悟很難得。”當時負責遺體接收的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遺體捐贈中心老師王凱說,去年,學校遺體捐贈中心共接收了6例,老人是年齡最大的一例。

      人的一生會有很多的選擇,選擇身后將遺體器官捐獻,怕是最難的。馨兒(化名)是我市年齡最小的遺體捐獻者,僅有兩個月。在孩子意外去世的那一刻,孩子的家人選擇了聯系市紅十字會,捐出了孩子的遺體。

      ■ 志愿者真正實現捐贈不容易

      76歲的張蘭和78歲的劉強國是一對老夫妻,就在去年底,這對老夫妻做出一個決定———遺體捐獻。“我們倆都是外地人,在連云港工作多年后在此安家,幾個孩子全在外地工作,我們都很想得開,人死后燒了也就是一堆灰,不如給國家作點貢獻。”老夫妻倆想法一致,意志堅決,終于說服孩子簽了字。

      目前,港城登記在冊的遺體捐獻志愿者有60余人,這個數字不算多,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登記過的志愿者都能在最后實現真正的捐獻。因為從申請登記到最終實現捐獻,其間都存在很多“變數”。

      在市紅十字會,筆者翻看了連云港市志愿捐獻遺體申請書,在這份表格里,除了申請人填寫相應的基本情況,還需要申請人直系親屬的簽名。“表格發出的很多,真正能再反饋給我們的不多。”市紅十字會賑濟部副主任劉慶表示,雖然申請的流程不復雜,但是直系親屬都同意是一個比較難過的坎兒。在“直系親屬情況”這一欄中,捐獻者需要爭取到自己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等多方面的同意,最終才得以完成自己捐獻申請表的填寫,只要有一個親屬不允許,捐獻志愿者都無法實現其捐獻的愿望。

      今年67歲的秦阿姨身體很好,早在多年前就想到了要在百年之后捐獻自己的遺體,為社會獻出自己的最后一份力,但女兒卻極力反對,老人最終只能放棄了。在劉慶看來,兒女的反對她是十分理解的,越是親屬多的,意見必然更加不好統一。家庭成員幾乎全部通過,僅有一位不同意簽名的情況,他們也見過。

      在遺體捐獻登記志愿者中,筆者看到,有年邁的夫妻,有母子,有年輕的學生。每一個決定捐獻遺體的志愿者,在下決定之初,必然有著許多的想法,他們滿懷激動,甚至是沖動,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家人、鄰居的勸說,都有可能讓捐獻志愿者改變初衷。

      “捐獻者過世后,也會有很多執行者最終選擇反悔。”劉慶介紹,按照常規的流程來看,執行者是否完成捐獻工作,全憑捐獻者家屬的意愿。捐獻者過世后,由家屬主動聯系紅十字會和接收單位,前往所在地進行遺體接收,但這其中就有著很大的困難。同意與否只在一念之間,如果家屬未能及時聯系,此前所做的工作也就都白費了。

      ■ 把愛傳遞下去,還需要更多支持

      我市遺體捐獻工作起步于2006年,2009年實現第一例遺體捐獻,但是直到去年才有了很大的突破。去年,共接收5位意外事故逝世志愿者捐獻器官,接受志愿者捐獻遺體6例。器官、遺體年度捐獻的數量和增量均創歷史最高紀錄。

      為什么在去年港城遺體器官捐獻有了一個質的改變?劉慶坦言,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落戶港城以后,學校在2014年11月成立了紅十字遺體接收站,在市紅十字會和學校的緊密配合和溝通下,遺體組織捐獻宣傳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改善。這幾年,康達學院依托學生志愿者,深入縣區鄉村宣傳開展遺體器官捐獻常識的宣傳,讓越來越多的市民了解到遺體器官捐獻常識。

      特別是去年5月份,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申請到中國紅十字總會的2016年彩票公益金遺體宣傳項目———《遺體組織捐獻宣傳與調研》。經過精心的籌備,于當年6月7日組織省市紅十字會專家在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召開了全市紅十字會系統關于遺體組織捐獻等相關知識的培訓班。之后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康達學院遺體捐贈中心成功接受6例志愿者遺體捐獻。

      雖然這些志愿者敢于打破習俗捐獻遺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市醫學教育和研究中人體解剖學標本過于緊張的狀況,但遺體捐獻數量缺口仍很大。

      “醫科大學是培養醫生和醫學科研人才的地方,而解剖課是教學中最重要的課程,離不開遺體捐獻者的支持,對社會而言,遺體捐獻對社會醫療衛生事業有著極大的貢獻。”康達學院遺體捐贈中心老師王凱介紹,學校人體解剖學標本非常緊張,此前人體解剖學只能利用標本操作,2014年朱甜甜是他們接受的第一個遺體捐獻者,目前一共有7例。但是相比教學實際情況,供體數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看著紀念碑上捐獻志愿者的名字越來越多,在緬懷這些捐獻志愿者時,我們也呼吁給予在世的捐獻者家屬更多的尊重和關愛,傳遞社會關愛和敬意。“面對遺體、器官捐獻,我們常說要轉變觀念,其實不僅需要捐獻人和家屬轉變觀念去行動,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轉變觀念,少一些非議,少一些冷眼旁觀,營造尊重捐獻者的社會氛圍。”劉慶說。 

      相關新聞

      好硬~好爽~别进去~动态图, 69式真人无码视频免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看电影|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热久久无码av|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不卡在线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2020|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120软件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 国产精品综合专区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第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av中文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老色鬼|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免费专区毛片|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暖暖免费中文在线日本|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最近2019中文字幕大全第二页|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国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