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周瑩 通訊員滕安然 郭旭東)昨日,筆者從中船重工716所獲悉,在武昌船舶公司開展實施的自動化激光除銹除漆試驗中,七一六所研制的除銹爬壁機器人得到了成功的應用,并獲得武船及在場專家的一致好評。這意味著我國改變國內在船舶涂裝機器人系統無成熟產品推廣的局面,為我國船舶智能制造業發展提供了保障。716研究所系統工程師何家健告訴筆者,這款機器人搭載了全脈沖激光除銹系統,體積輕巧,運動靈活。其操作工藝簡單,表面處理效率高,不需要人工打磨或噴砂除銹就能涂裝,實現了為船舶外殼“洗澡”、“穿衣”自動化。
據了解,伴隨著國家經濟進入轉型期,造船行業以往的勞動密級型作業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經濟、潔凈、高效的現實需求。由于國內涂裝配套能力弱、設備自動化程度低,嚴重阻礙了國家智能化造船的進程。雖然國外諸多廠家開展了豐富的產品預研,由于產品技術涉及面寬,新設備多、工藝調試難度大等原因,導致真正具備工藝使用的設備也是屈指可數。而國外廠家(韓國、美國、德國等)發展的適合于自身技術水平的爬壁機器人工作系統,盡管在船舶修造行業有一定的推廣應用,但其相關技術產品對國外同行基本上都是禁售的,且由于工藝等原因,無法適應于國內船舶制造。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船重工716所研發了船舶爬壁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幫助船舶進行預除銹、祛疤、涂漆處理,用以保護船舶殼體壁面,延長船舶的使用壽命。以一艘船舶分段合攏焊縫的除銹打磨工作為例,在傳統的生產方式中,這個工程需要安裝腳手架,雇傭四個工人花費一天時間才能拿完成單條焊縫的打磨。采用爬壁機器人,無需安裝腳手架,單人即可完成全部工作,且單條焊縫打磨耗時約為0.5天。
何家健告訴筆者,該項目成功研制大幅度提高應用企業的船舶涂裝水平,提高船舶涂裝質量、效率和穩定性,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提高船舶涂裝過程中的自動化水平,更好地滿足多品種/小批量的船舶涂裝模式。與此同時,該技術應用還推動和促進國內船舶智能涂裝的技術水平以及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進一步加快智能機器人國產化進程,縮小自主品牌的船舶涂裝智能機器人技術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改變國內在船舶涂裝機器人系統無成熟產品推廣的局面,為我國船舶智能制造業建設提供保障。
據悉,目前該款機器人已經在武船等船舶企業使用,即將運用到上海盧浦大橋除漆作業和金海船廠等船廠船舶制造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