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菲 通訊員 王從帥)日前,筆者從市環境監測站獲悉,受污染物排放及降水稀少、氣溫偏高等因素影響,5月份以來,臭氧已成為我市大氣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截至6月19日,全市共有19天達到輕度以上污染,其中16天臭氧超標。為有效應對近期頻繁出現的臭氧超標問題,市環保局組織對我市空氣中丙烯、甲苯等14種主要臭氧前驅物生產及使用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目前,共排查出68家企業,并將之列為污染整治及環保監管的重中之重。
4月份以來,華東、華北地區出現長時間、大范圍臭氧超標現象,我市也未能幸免。尤其是溫度較高的5、6月份,截至6月19日,全市共有16天臭氧超標,臭氧污染天氣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今年以來,我市臭氧最大8小時第90百分位濃度為169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同期上升4.3%。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環境監測站的監測數據,我市臭氧污染集中爆發在入夏以后,自5月27日到6月1日,我市出現連續6天的臭氧超標污染天氣,此后由于氣溫降低、擴散條件較好,又陸續出現了3天臭氧污染天氣。最近幾天,由于連續的陰雨天氣,缺乏生成條件,臭氧不再作怪,我市的空氣質量將大為好轉。然而,縱觀4月份以來我市的空氣質量首要污染物排行榜,PM2.5早已退出舞臺,杳無蹤跡,而臭氧取代其地位,成為首要污染物榜單上的“霸主”,還有為數不多的PM10顆粒物偶爾與之爭鋒。
據介紹,臭氧污染是人為產物,是汽車廢氣和工業排放物等釋放出的氮氧化物氣體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高溫下在空氣中進行復雜的光化學反應后產生的,并對人體產生一系列危害。雖然我市臭氧濃度在全省仍處于較低水平,但是頻繁出現的超標現象已經對空氣優良率造成了較大影響,也對市民的身體健康產生一定潛在威脅。
“根據戰略環評研究成果,我市市區臭氧的生成處于揮發性有機物控制區,揮發性有機物減排量必須快于氮氧化物,才能緩解臭氧污染。”市環保局大氣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6月初,針對我市空氣中丙烯、甲苯等14種主要臭氧前驅物生產及使用情況,環保部門進行了全面排查,共68家企業被列入“黑名單”。
據了解,近期,我市將嚴格按照年初制定的《連云港市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方案》、《連云港市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等文件要求,將排查出的68家企業作為污染整治及環保監管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減少臭氧前驅物排放總量。同時,還將持續推進石化、化工、印刷包裝、集裝箱、人造板、交通工具、機械設備、船舶、家具、汽修等十大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減排,確保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的同比削減10%的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