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武娜 劉磊 蘇欣)7月2日晚,連云區一名男孩從高樓墜落,經醫生搶救無效死亡。隨著暑假的來臨,很多孩子會去水邊玩耍;家長白天上班,孩子在家中無人看管;有些不到12歲的孩子會獨自騎車上路;有些孩子好奇心重,會有意無意觸碰電器……這些事件,都令學生的暑期安全存在隱患。相關部門提醒,家長在暑期要加強對孩子的監管,并給孩子普及交通出行、防火等安全教育。
男孩高空墜落身亡引發反思
7月2日晚上8時20分左右,市急救中心接到求救電話稱,墟溝一小區里,一名男孩從高樓墜落。目擊者介紹,他當時正在家中,突然聽見“砰”的一聲,他向外一看,一名孩子趴在地上,生死未卜,他立即撥打求救電話。他還說,這名男孩就住在該幢樓的11層,年齡約9歲。
急救醫生接到求救電話后,立即趕到現場,發現男孩面部朝下趴在地上,上前對其進行檢查,發現這名男孩身上有多處瘀青,已無心跳。醫生對男孩采取心肺復蘇等急救措施,并立即送往醫院搶救。然而,雖經醫護人員竭盡全力,但該男孩還是經搶救無效死亡。
據介紹,室內的孩子從高樓墜落隱患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縫隙過大的陽臺欄桿,二是沒有防護的飄窗,三是位于窗戶邊的桌子和床,四是公共樓梯。所以,消防部門相關人士提醒市民,對于高層住宅來說,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安全問題,尤其是家中有小孩的住戶,安裝防護欄就更加重要了。防護欄登高面到上沿的高度在110厘米以上,間隔小于10厘米,欄桿設計非橫向,以免誤導兒童攀爬。
此外,居民還可以安裝帶有安全門的防盜窗,這樣等于在房間里給生命預留了綠色通道。對于已經安裝防盜窗的居民來說,在防盜窗上留扇小門,平時上鎖,火災逃生時可及時打開。此外,除了保證陽臺良好的封閉性,不要在陽臺或者窗戶附近放置沙發、床、桌椅等能夠令小孩攀爬上去的物件,以免發生意外。
骨折、溺水、墜樓成三大意外傷害
幾天前,一名16歲男孩騎電動車出行,當路過新海花園小區西門時,與一輛轎車相撞,男孩當即摔倒在地。急救醫生接到求救電話趕到現場后,經檢查,這名男孩頭部有擦傷,并伴有輕微腦震蕩。醫生對其進行包扎處理后送往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在暑期里,常見的意外傷害有中毒、摔傷、溺水、墜樓等。”市急救中心急救醫生張玉濤介紹,今年6月至今,已有八九起墜樓、溺水、手被門“咬住”等意外事件發生,而骨折、溺水、墜樓目前位居暑期學生意外傷害前三位,且發生意外傷害的學生大多數是男孩。
張玉濤說,學生仍處于對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鮮、好奇的年齡段,具有強烈的探索欲望,然而暑期在家中,家長白天上班,孩子缺乏看管,他們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安全意識、能力,例如在玩耍時碰到熱水、熱油,極容易被燙傷。還有的家長沒注意藥物的保管,藥物被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孩子誤食藥物而引起中毒。
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很重要
暑假剛剛開始,悲劇卻已屢屢發生。暑期未成年人安全事故發生率較平時明顯增加,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學校、家長、社會都有責任為未成年人的暑期成長撐起一片藍天,保障學生暑期安全,從而避免悲劇重演。
為此,市急救中心提醒家長,暑期,要對學生經常進行安全常識教育,要提醒孩子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居家獨處時或在外遇到陌生人時,要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靈活處理等。
夏季是溺水事故多發的季節,家長要經常教育孩子不到河、灣、水庫、池塘、水井等危險的地方玩耍、游泳、洗澡。孩子在脫離學校和家長監管時要做到“四不游泳”,即:不在無家長或老師的帶領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同學結伴游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無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教育孩子在發現同伴溺水時應立即呼喊大人營救,不宜盲目下水營救,避免發生更多傷亡。
同時,要教育孩子不玩火,不攜帶火種;在家長監護下小心、安全地使用煤氣、液化氣灶具等,以免發生火災;用后注意關閉爐灶閥門及灶前閥,防止發生煤氣中毒或火災。
此外,家長要教育孩子不在公路上跑鬧、玩耍;橫穿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不得隨意橫穿;不在馬路上騎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