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煒 通訊員宋秋忙)日前,筆者在贛榆區城頭鎮采訪時,在原青班線紅砂公路柳溝村東路段發現一通立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的節孝碑。
該碑位于原青班線紅砂公路柳溝村東段路北側,石碑材質為青石,上端為浮雕“二龍戲珠”圖案,下面刻有“節孝碑”三字,碑中自上而下刻有“松茂蘭芳”四個行楷大字。右側豎刻有“清處士徐二公,諱國珍,元配程氏節孝,蒙學憲李旌獎”,左側豎刻有“光緒二十八年,歲次壬寅八月上浣谷旦,敬立。”碑刻通高約300厘米、寬75厘米、厚25厘米。
據城頭鎮柳溝村村支書徐昌勤介紹,該碑立于清光緒28年(1902年),是為表彰村民徐國珍的元配程氏一生忠貞孝道、節高氣雅而立。據《徐氏族譜》記載,程氏,1840年生,朱堵鄉袁望河村人。十六歲嫁柳溝人徐國珍為妻,成親后不到兩年(1868年),徐國珍被捻軍強行帶走,后再無消息。村里祖輩流傳一種傳說,傳說徐國珍在半路上被捻軍直接殺害,后將徐國珍貼身物品程氏所繡的煙包等遺物送還徐家。程氏雖知徐國珍已不在人世,卻收起悲慟,親自操持家務。期間公婆由于思兒而傷心過度,多年病床不起。程氏不怨不煩地照顧公婆二老直到去世。做人難,做個好人更難,程氏一生與人為善,克勤克儉,數十年如一日,忠孝高潔的行為一時在柳溝乃至四鄉八鄰傳為美談。適逢程氏六十二歲時,村民自發為其樹立“節孝碑”。蒙學憲李旌褒獎(時任縣長),光緒二十八紀年八月上旬的一個晴朗的日子立此石碑。
筆者查閱《民國贛榆縣續志》卷之三列女夾谷市的章節后發現,書中記載有:“徐國楨妻程年二十二守節,現年八十七”。徐昌勤分析認為,估計縣志記載時有誤,珍與楨同音所致。但是當時上報列女旌表是件很嚴肅的事情,徐國珍應與徐國楨是同一人,當時柳溝村屬于夾谷市行政管轄。
市文史專家認為,該節孝碑刻反映了一定時期的石刻雕刻藝術、社會人文歷史背景及當地的風土人情,碑刻成為傳世文獻之外的史書、民間的歷史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