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祝鋒 鮑婉婉)“贛榆區扶貧辦、區財政局、贛榆農商銀行在扶貧小額貸款發放工作中,通過編造虛假貸款資料等方式,套取財政獎勵資金和財政貼息資金,12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江蘇省連云港市紀委近日通報了該起典型案例。
走出辦公室,到村組一線、到群眾身邊去。7月以來,該市紀檢監察機關借助信息共享、專項摸排,通過專項巡察、督查督導、掛牌督辦等方式,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
“這個村賬目顯示,收到上級財政撥付的城鄉統籌保潔員扶貧公益崗位資金,可是我們向當事人低收入戶梁學花詢問有關情況時,她說她根本就沒申請這個崗位,也沒領到保潔員工資。這中間有蹊蹺”。灌云縣在對圩豐鎮大興村開展巡察時,發現了此問題線索。
巡察組按照程序將此問題線索移交了縣紀委。經查,2014年至2016年,大興村黨支部書記楊善富、村委會主任梁軍平、村會計梁友希與村干部梁華、張兆軍一起,利用職務便利,頂替低收入戶名義,共同非法占有扶貧公益崗位資金共計人民幣2.15萬元,楊善富等5人分別受到留黨察看一年處分。
截至目前,該市紀檢干部已走訪1000余戶低收入家庭,查處扶貧領域違紀問題36件,黨紀政紀處分87人。
“在查處的同時,要督促問題整改,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連云港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劉海濤介紹,扶貧領域多數違紀問題是信息不公開造成的,市紀委對相關部門提出監督意見,加大公開力度,讓扶貧政策在陽光下運行。
據了解,8月初,由連云港市扶貧辦牽頭開發的“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已正式上線。“打開系統,我們鎮各個村建檔立卡低收入戶情況、項目申報情況、資金撥付走向,都能夠清晰地查詢到,一目了然,發現問題還能夠及時預警,這樣我們監督就更加有的放矢了。”灌云縣伊山鎮紀委書記殷立富頗有感慨。
“現在我們村的低收入戶情況每天都張貼在村里的公布欄里,村干部再想從中做手腳,不太可能了。”海州區新壩鎮陳戶村一名村民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本文已于8月31日在《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