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陳煒
88歲高齡稱之為耄耋之年,也本是老人頤養天年的時候,可是贛榆區海頭鎮徐莒州村2組的88歲老兵徐大澤卻不愿清閑,去年秋天以來,他就利用自家閑置的廢舊木材,到集市上購買制作馬扎的鋼筋、繃帶等材料,義務為村里的老年人制作馬扎,讓他們在休閑的時候有馬扎可以歇息。
說起這位88歲的老兵徐大澤,有著許多的革命傳奇故事。1930年2月,徐大澤出生于徐莒州一個家境殷實的農民家庭,15歲的徐大澤就加入了少年兒童團,參加了斗地主、土地整改運動。1947年他17歲那年在村干部的動員下,他和村里11位青年一同參軍入伍,到部隊那天,他和11位同伴披紅戴花,騎著高頭大馬,在村干部、村民的歡送下到當時的吳山區集合,次日他們就來到濱海軍區駐地,經過新兵連訓練后,他被到挑選181師542團供給處當通訊員,18歲那年光榮地入了黨,19歲調到團部當通訊員,沒過多久他給542團副團長楊樹岐(代團長)當警衛員,先后參加了著名的臨汾戰役、太原戰役。在太原戰役中,他和團長已經攻到了太原府大門外,楊樹岐團長和他在大門外觀察里面敵情時,一發炮彈不幸落在了團長的身旁,團長當場就犧牲了。此后,他又給新任團長當警衛員,后來在自己要求下到基層連隊當兵,干起了排長。朝鮮戰爭爆發后,他隨部隊應征調到朝鮮戰場參戰,期間他先后被安排在60軍的軍官學校學習教導員工作,并留在軍官學校任教。1955退伍回到了徐莒州村從事農業生產。徐老告訴記者,他回到家鄉后,1960年組織上安排他到吳山鄉擔任民政助理,后來回到村里干會計,他任會計的30多年時間里,嚴格遵守財務制度,賬務一清二白,村干部從來也得不到一點便宜。前幾年,由于年齡太大便不再從事農活勞動,安心養老。去年秋天前,他看到村里好多老年人在蹲墻根曬太陽休閑時,都沒有攜帶方便的馬扎與小板凳,想到自己會木工手藝,何不利用家里的廢舊木材給他們打馬扎,在休閑的時候可以坐著歇息。國慶節期間,他向兒孫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沒有想到,兒女們都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國慶節過后,說干就干,他先找出家里閑置的廢舊木材,做好制作馬扎的木質構件,然后拿出自己的養老金到集市上購買鋼筋與繃帶。當月他就打好了四五把馬扎,送給村里老年人后,大家反響很好,這樣讓老徐更加感到高興。
今年春節前,海頭鎮領導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前來慰問他,并送來了2000元慰問金。當鎮干部獲知老人義務為村里老人打馬扎的事情后,十分盛贊徐老的做法,鎮領導建議村干部為老人提供木材等原料,讓老人義務做馬扎分發給村里老人豈不更好,春節后,村干部果真買來了木料與鋼筋等,為徐大澤制作馬扎創造條件。
夏季天氣太熱,徐大澤在照顧好自己身體的同時,利用早晚的涼快時段制作馬扎。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徐大澤就做好了20多把馬扎,馬扎一做好他就按照年齡大小進行分發。徐老說,他打算在重陽節之前讓8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坐上馬扎,春節前讓75歲以上老人坐上馬扎,只要他身體允許,他就繼續為村里老人做馬扎。
也有人問過徐大澤,年齡都那么大了,安心養老不好嗎?他總是笑笑回答說,想想和他一同參軍的11位同伴都犧牲在戰場上了,只有他一個人幸存下來,現在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該知足了。自己是一名有近70年黨齡的老黨員,能夠為村里老人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算是對黨的回報吧,更是對社會的一種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