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記者 黃威 通訊員 李俐) 昨天上午,清潔海岸義工團聯合淮海工學院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在連云區西墅沙灘舉辦了中國海岸線垃圾清理與監測,這也是今年在連云港監測點舉辦的第六次“科研檢測”活動,標志著從2015年開始實施的中國海岸線垃圾清理與監測項目連云港監測點第三季圓滿收官。
寒風擋不住志愿者的熱情
昨天的中國海岸線垃圾清理與監測,來自淮海工學院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的30多位黨員師生,在淮海工學院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黨員黨總支書記朱國良、院長陳興發的帶領下,參加了中國海岸線垃圾清理與監測連云港監測點的活動。
清潔海岸義工團對志愿者們就中國海岸線垃圾清理與監測進行了講解和培訓,并將大家分為5個小組。到達西墅沙灘之后,志愿者們用皮尺在沙灘上量出了5個5米寬,20米到23米長不等的工作面,5個小組分別負責一個工作面。來到西墅沙灘之后,志愿者們穿上紅馬甲、戴上手套,按照中國海岸線垃圾清理與監測的工作流程開始認真工作。很快,工作面內的垃圾就都被大家清理出來,接下來就是較為繁瑣的分類、稱重、登記等工作。
盡管寒風凜冽,但是擋不住大家的熱情。工作面如何劃分、垃圾如何分類、表格如何填寫,志愿者們所學大多是與法律有關,在開展環保志愿服務活動的時候也展現出了嚴謹的作風。雖然垃圾分類、稱重、登記等工作很繁瑣,但是大家都表現出了足夠的細心、耐心和責任心。工作面內的垃圾收集完成后,志愿者們又對西墅沙灘上的其他垃圾進行了清理。
淮海工學院法律與公共管理學院黨員黨總支書記朱國良說,清潔海岸義工團的活動很有意義,他早就知道連云港的海邊活躍著這樣一支志愿者隊伍,經過討論,學院決定組織師生黨員參加清潔海岸義工團活動,開展“學習踐行十九大 助力美麗港城建設”主題黨日活動。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陳興發說,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師生黨員了解了海洋污染現狀,學習了垃圾分類等知識,是一堂很好的環境教育課。今后,公共管理學院將多組織師生參與類似的環保志愿服務活動,培養師生的環保意識,為建設生態港城貢獻力量。
“科研檢測”第三季圓滿收官 讓我們期待明年
從2015年開始,清潔海岸義工團就開始實施“中國海岸線垃圾清理與監測網”項目,每個單數月的月底在西墅沙灘舉辦一次活動,到今年已經是“第三季”。昨天的活動順利完成,也標志著“中國海岸線垃圾清理與監測網”項目連云港監測點2017年的活動全部結束。
“中國海岸線垃圾清理與監測網”項目由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與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聯合發起,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啟動。該項目旨在凝聚社會力量,動員全社會參與到海岸線垃圾清理與監測;協調社會團體、科研院校等開展海岸線垃圾監測研究;為各級政府部門的海岸線垃圾治理政策提供支持。項目將成為我國關注海岸線垃圾問題的社會力量所參與的開放合作平臺。
該項目第一期在中國沿海省市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設立12個監測點,招募沿海各地愿意保持持續行動的環保機構、志愿者團隊等開展海岸線垃圾定期監測,參與海洋垃圾相關課題研究,目前已經在全國各沿海城市建立了20多個監測點。清潔海岸義工團是目前江蘇省的唯一參與團隊。
清潔海岸義工團成立以來,開展的一直是“大眾版凈灘”,也就是說,將沙灘上的垃圾撿拾干凈之后送到垃圾站進行處理,較為簡單,并沒有進行深度的垃圾分類、登記等活動。“大眾版凈灘”宣傳教育意義大,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收集相關數據。而“科研版凈灘”則有詳盡的操作流程、指導手冊、培訓教材,能夠很好地收集相關數據,提供給政府機構,為更好地治理海洋垃圾提供數據支撐。“科研版凈灘”為清潔海岸義工團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理念和實踐,促進了清潔海岸義工團往正規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明年,清潔海岸義工團在堅持實施“中國海岸線垃圾清理與監測網”項目的同時,還將創新活動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環保志愿者的隊伍中來,為保護港城的碧海藍天貢獻力量。
連云港的海洋環境在持續改善
近年來,我市海洋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越來越大,海洋環境在持續改善。
根據市海洋與漁業局的調研數據,今年伏休結束之后,我市海上漁業生產情況明顯好于往年,鯧魚、帶魚、梭子蟹等海產品產量相比往年提高了三成左右,表明了海洋生態環境的好轉。日前,我市又舉辦了海洋環境保護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市海洋與漁業局、環保局、水利局、氣象局四家單位將加強在海洋、環保、水利、氣象領域的深度合作,從“單打獨斗”改為“合力攻堅”,共同提升我市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水平。近年來,我市通過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和“263”專項行動、全面開展入海河流整治等工作,切實做好源頭治理,減少污染物入海。加強入海河流監測數據的交流共享,重點做好監測斷面和入海排污口的數據采集分析,開展陸源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制度研究。2016年,我市海域水質狀況穩中向好。我市被評為全國首批五個“灣長制”試點城市之一,目前試點工作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編制了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規《連云港市海洋牧場管理條例》,并組織實施2013至2016年度海洋牧場示范區項目,現已投礁3萬余個,形成人工魚礁區面積近40平方公里。積極開展海洋生態補償項目,2012至2017年共投入3000余萬元,放流對蝦、梭子蟹、海參等海珍品苗種超30億單位,海洋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