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婷婷 實習記者 肖婷婷 通訊員 王影 王一平 邱 燕)“我家門口原來是坑洼不平的石子路,現在變成了水泥路,出門方便多了。”日前,在新壩鎮大屯村,村民開學成看著自家門前新修好的路,樂滋滋地說。這一切都歸功于鎮里建設的“三資”管理平臺。自今年7月份新壩鎮三資管理平臺正式運行以來,已支出近200萬資金用于鎮內民生事業的發展。公開、透明的財務管理制度,讓一切資金運行在陽光下,真正實現給村民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
新壩鎮位于海州南端,是全市首批城鄉統籌試點鎮、綠色生態農業示范鎮。然而,由于村級集體經濟薄弱、“三資”管理漏洞較多、監管機制形同虛設等問題突出。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涉及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是農村工作的熱點和焦點,如何把三資更好地利用起來為百姓服務,成為基層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從制度上、根源上解決問題,推動農村“三資”管理規范有序,新壩鎮經管站牽頭,組織財政、審計等部門成立“三資”管理平臺,將全鎮16個村的村級賬務、工程發包審批等進行一村一柜集中管理、按需使用,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今年村里新添置了20個垃圾箱,大伙也漸漸習慣了垃圾扔到垃圾箱里,村里比以前干凈整潔多了。”新壩鎮武圩村村民馬建玉說。購置垃圾箱的費用正是從三資管理平臺支取的。不同于以往下申上報的流程,三資管理平臺中的資金支取流程更規范,步驟更透明。據新壩鎮經管站副站長王超介紹,每一筆申報的民生事項都要經過各村召開一委三會同意,然后各村財務向三資平臺申請費用,再由鎮分管領導、鎮長簽字,確認無誤后這筆資金才會發放到位。“為了防止有侵占、挪用的腐敗行為,所有賬目都做到‘零現金支付’,財務無權接觸現金,所有費用均為經管站直接打到對方賬戶。”王超說。
據了解,半年來新壩鎮“三資管理平臺”共支出近200萬元現金,用于160多件實事,包括清理路面垃圾、環境整治、購買辦公用品、農田水利建設等民生事項。“有了這樣一個平臺,老百姓直接監督每一項資金的使用情況,也不會對干部有所猜疑,干群關系明顯改善,我們干起工作來也更踏實了。”大屯村村支部書記開成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