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惠康拯 董中飛 劉紅華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耀華) “起初我們拒絕砌沉淀池,但現在真正得到了實惠。”灌南縣北陳集鎮沂南村養殖戶封永道昨日非常興奮,“以前豬糞尿直接排到旁邊溝里,味道確實難聞,到處還臟兮兮的。現在糞水無害化處理后可以進大田,又可減少污染,這樣的沉淀池費用還由政府買單,真的是一舉三得啊!”筆者看到,這個養殖場養豬上千頭,養殖場污水管道與沉淀池封閉,治污設施規范,對周邊環境產生污染幾乎為零。
與周區縣區一樣,此前灌南畜禽養殖污染曾是不小的問題,養殖戶在帶來經濟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為確保規范養殖,該縣去年以來給養殖戶進行了專題培訓,把畜禽養殖染治理技術作為新型農民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重要內容,切實增強廣大農戶環境治理意識。該縣由各鄉鎮牽頭,轄區的鄉鎮動物防疫檢疫所負責技術支持,對養殖場治理進行科學引導。在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中,該縣還積極整合環保生態紅線補償及生豬調出大縣獎補資金2150萬元,對拆除的養殖場(戶)相關經濟損失予以補償。對拆遷養殖場,引進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價格評估,由所在地鄉鎮政府與拆遷場簽訂補償協議書,對關閉養殖場,則由所在地鄉鎮政府與關閉場簽訂關閉承諾書。對非禁養區規模養殖場,根據養殖規模及種類,依照“一戶一策”原則,逐戶制定養殖污染治理方案并予以實施。
該縣圍繞畜禽養殖污染任務建立清單,強化引導,堅持環保、水利、國土等部門共同參與,科學劃定全縣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范圍,對禁養區需關閉搬遷的98個規模養殖場全部實現關閉搬遷,非禁養區360個規模養殖場實現308個糞污處理設施建設任務,治理率達85.6%,并建立清單、檔案,實行逐戶對接。目前,該縣已超額完成省、市下達的年度整治目標,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稱贊。該縣新集鎮天兆公司花園培育場占地面積37畝,魚塘19畝,存欄1200頭豬,完全是全自動標準化養殖場、先進的物聯網技術、種養循環的綠色養殖模式。以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為指引,以科技為支撐,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現代畜牧業提檔升級,并帶動農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該縣還重點對污染嚴重、信訪舉報多的養殖場開展聯合執法,依法加大查處畜禽養殖污染的力度。同時,對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實行日報告、周通報制度,加強督查巡查,動態掌握整治進展情況,對治理好的場及時驗收,發現存在問題的,及時督促整改,并確保整改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