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wǎng)】 除夕清早,家家都要做白菜豆腐湯面魚子(疙瘩),意為發(fā)財、富余。還要燃放幾個高升,并在糞堆上燒點紙和草,稱為漚“狼煙”,希望糞堆的肥力更足,能讓明年的莊稼長得更茂盛。其后是貼春聯(lián),貼年畫,上年墳。當日下午或頭一兩天的下午,家族中所有男丁排成一隊,浩浩蕩蕩去上年墳。由于上年墳時間各不相同,連續(xù)幾個下午,家家戶戶都在通過這種方式向先人報平安。
除夕傍晚時分,家家戶戶都開始包餃子,一大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訴說著一年的故事,別提有多熱鬧了。餃子要放在高粱桿做的很平整的“蓋的”上,包完餃子以后要燃放高升。此后,該是大人帶著孩子去給年邁的父母和家族中的其他長輩請安。家家戶戶基本都不關門,有的人還特意在門口掛盞燈,方便晚輩進出。家族大的,晚輩一般每家必去,所以只能點到為止,并不久留。但不管如何,從這天開始,不管大人小孩都要說吉利話,罵人的話和其他不吉利的話是萬不能“出口”的。
除夕之夜,晚輩們會相約到某一長輩家聊天,或者聚在一起喝酒“守歲”。據(jù)說,除夕之夜如果整夜不睡是可以活到百歲的,所以又稱“熬百歲”。現(xiàn)在又增加了看春節(jié)晚會,直到零點鐘聲敲響,大家才開始一家一家(或同時)下最先包的幾行餃子,放鞭炮,燒紙敬天神,稱為“發(fā)紙”,然后大家一起向天神磕頭祈福。男人此時會將燒紙送到大門口和灶臺前,女人則將早已備好的桃樹條插在門閂上、磨眼中,拿出白色的麥麩撒在門前,并加一攔門的棍子,以防“怪獸”(即“年”)的到來,然后將桃條和壓歲錢一起放進小孩子的口袋,這樣既辟邪、且桃條又是上好的“金條”。
細心的女人還會將12粒黃豆置入辟開的高梁桿里,然后吹口“仙氣”,放在裝滿水的盆里。等次日清早,按次序查看哪一粒豆子被水泡得最厲害,這標志著這個月雨水會很大,如果那只豆子還是干的,說明這個月會是干旱的,據(jù)說也很靈驗的。
此后,大家才伴著鞭炮聲入睡。
大年初一7時許,村子胡同里開始有人走動,那就是拜年的開始。拜年時,一般一家由年輕長輩或長子帶頭,排成長長的一隊,按次序給家族中的更年長的長輩行跪拜大禮。此后胡同里就沸騰了,不同家族的人在胡同口碰到往往相視一笑,互相拜年。等到一個家族所有人都在族中輩分最長的人家里聚齊,相互拜完年,男女才分成兩組分別到村里不同的人家里拜年,只有襁褓中的孩子跟母親一起。往往是一個家族太大,人太多,站在長輩院子里黑壓壓的全是人,齊刷刷跪倒一片,同聲祝福老人健康長壽。此時,老人會拿著提前準備好的煙或糖果向晚輩分發(fā)。儀式過后,大家分別回家下餃子過程中,其間男人會出去到土地廟和河邊及井臺送些紙錢,這也是很神圣的。
此時,還有零星的鞭炮聲,年味達到了極致。(李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