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范偉義 楊占廠)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5月29日下午,市檢察院召開“關愛留守兒童”新聞發布會,發布保護留守兒童工作情況,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注留守兒童群體,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助力。
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生活需要呵護,成長需要關愛。隨著我省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推進,外出務工、創業人員增多,作為勞動力主要輸出地的連云港市出現了大量缺乏監護的留守未成年人。
立足辦案,多種形式檢愛護苗
嚴厲打擊侵害留守兒童犯罪。連云港市檢察機關始終保持“零容忍”姿態,發揮懲治犯罪的震懾效應。對于侵害留守兒童犯罪絕不手軟,特別是由于大量侵害留守兒童犯罪的案件均是性侵類案件,對于被害人的心理影響同身體影響并存。因此全市未檢部門堅持從嚴從快打擊犯罪,2016年以來,共辦理侵害類犯罪24件24人,法院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案件有11人。其中,辦理的朱某某猥褻兒童案,被告人利用教師兼校長的身份猥褻小學生,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嚴厲打擊了犯罪,體現了法律的震懾力。
“教育、感化、挽救”涉罪留守兒童。全市檢察機關始終貫徹“懲罰為輔、教育為主”原則,以兩級院同步審查制度確保“少捕慎訴”,充分運用未成年人特別程序,幫助涉罪未成年人回歸正途。通過親情會見,感化涉罪未成年人,促使其認罪悔罪、理解父母;通過開展刑事和解,化解社會矛盾,運用春風化雨實現“恢復性司法”;通過制定個性化幫教措施,促使其遵紀守法、正確認知自我。2016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對犯罪的留守兒童開展刑事和解12次,附條件不起訴11件13人,避免涉罪未成年人早早被貼上“罪犯”標簽,助推其回歸社會。
多措并舉實現“雙向保護”。全市檢察機關貫徹雙向保護理念,一方面對于涉罪未成年人實現“捕訴監防幫”一體化,另一方面對于被犯罪侵害的未成年人靈活運用心理咨詢、心理疏導、素質拓展等多種方式,幫助留守兒童重拾生活信心,避免滑入自暴自棄的深淵。2016年以來,全市共開展心理疏導及心理咨詢10余次,開展司法救助22件,發放救助金33.1萬元,22個困難家庭的27名未成年人得到國家司法救助。
資源優化,多維合力守護明天
檢愛護苗行動常態化。全市檢察機關將“法治進校園”、“護苗行動”等活動作為常態化工作推進,組建了“靚檢團隊”、“心心點燈關愛困境兒童組織”等,定期赴留守兒童較多的學校開展法治講座等活動,提高留守兒童的法治意識。同時以多種形式作為載體,豐富法治教育內容,如模擬法庭、參加成人禮、國旗下講話、期末法治測驗等方式,把法治教育與文化教育作為同樣重要的日常學習內容。灌南縣檢察院利用“互聯網+”方式,線上線下同步開講,使法律知識觸手可及、入腦入心。我市檢察機關指導的案例在全省中職生模擬法庭大賽中獲團體銀獎及兩個單項獎,體現了我市留守兒童普法教育成果。
檢愛護苗行動實體化。我市檢察機關大力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基地的實體化建設,全市共建立了六家關愛留守兒童陣地,各縣區院基本實現了“家家有基地、事事有抓手”。灌云縣檢察院的“南崗關愛留守兒童之家”、東海縣檢察院的“黃川留守兒童基地”、海州區檢察院“東辛小學留守兒童守護基地”等均建設在留守兒童較多的小學中,以此為著力點,扎實開展留守兒童預防犯罪及保護工作,與留守兒童保持實時聯絡,第一時間收集、了解、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困惑、生活難處。
檢愛護苗行動社會化。全市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延伸檢察觸角,整合社會資源,搭建社會化關愛體系。贛榆縣檢察院聯合多部門建立“一站式”詢問制度,確保被侵害兒童及時、全面獲取司法幫助及醫療幫助,避免“二次傷害”。東海縣檢察院自行拍攝的反映留守兒童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微電影《缺失•愛》,獲團中央第二屆“為了明天——關愛青少年彩虹行動”微電影大賽三等獎,再次引發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廣泛關注。海州區檢察院與團區委、區教育局等部門聯合發文,組建“小藍人”法治宣講服務隊、對接團市委司法社工服務團隊、“小海燕”法律志愿者團隊,定向幫扶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