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袁春梅)不知從何時起,在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里,城區居民養犬數量逐年增多,由此而引發的諸多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層出不窮:養犬擾民問題突出,犬吠已經影響到了居民休息,甚至成為影響鄰里關系的不和諧因素;時下,大型犬、烈性犬在路上隨處可見,攜犬外出驚嚇他人、傷人事件頻發;小區內、道路旁狗的排泄物讓人防不勝防,許多行人中了“狗屎運”;棄養犬、流浪犬三五成群,嚴重影響了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
對此,廣大市民深惡痛絕,多次向公安城管部門舉報,投訴養犬造成的人身傷害事件以及噪音、糞便污染、遺棄寵物等現象。為了治理狗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6月16日,市公安、城管、農委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文明養犬的通告》。
不文明養犬現象讓人深惡痛絕
近日,記者在市區鹽河路附近的一家小區看到,數條狗在小區道路上追逐嬉戲,身上沒有戴束犬鏈,也沒有犬牌,有居民騎車經過,這些狗一哄而上叫著追趕,狗的主人站在附近聊天,對此視而不見。
小區保潔員張大爺說,他每天除了清掃道路上的垃圾,還得花大量時間清掃狗屎,一會兒不清掃,就可能有人不小心踩到。
提起小區里的狗,剛買菜回來的居民李女士有些激動:“因為工作性質,白班、小夜班、大夜班輪流轉,有時下了小夜班剛要好好睡覺,樓下的狗叫個不停,讓人無法入睡。”“有時電梯里還有狗尿,大家很反感可又沒辦法,地下車位上也時常有很多狗屎。”一居民說,一次,他到樓下迎接朋友,電梯門一開,里面有一大泡狗尿,讓人很尷尬。
對于出門遛狗應為狗束牽引帶,為大型犬佩戴嘴套,很多狗主人不以為然。采訪中,一居民正好帶著一條黑色泰迪犬遛彎。狗主人表示,他家的狗“非常乖,從來不咬人,根本不用拴”。當記者詢問他是否擔心因為狗隨地排便而影響到別人時,他說:“我家的狗認地方,只在固定的地方大小便。”
新南街道紫云社區工作人員表示,部分居民不文明養狗行為讓大家很反感,但是作為社區工作人員,他們只能以勸說為主,實際問題很難解決。
流浪狗傷人擾民誰之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養狗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但有一些養犬人卻只是一時的熱情,他們僅僅因為搬遷或其他原因,就會遺棄曾經心愛的狗狗。如今,在大街小巷、小區公園菜場等城市的每個角落,都能找到流浪狗的蹤跡。隨著流浪狗的增多,流浪狗鬧事咬人的現象也引起了人們的強烈關注。
“流浪狗的生存能力極強,而且繁衍迅速。”城區一家寵物醫院醫生介紹,一只成年母狗,如果不出意外,3年間,它和它的后代可產仔上百只;狗的平均壽命一般都在10年以上,10年后,產仔數量將非常可觀,如果不加以控制,會有更多的流浪狗游蕩在街頭。
流浪狗的出現,不僅會產生隨地大小便、翻垃圾等影響市容市貌的情況,而且流浪的小動物在街道馬路上流竄,在交通繁忙時,駕駛員為了避讓流浪貓狗突然變線行駛,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更嚴重的是,很多流浪狗因為被人遺棄或虐打從而產生陰影,對陌生人有較強的警戒心理,比一般的狗更容易傷人。而且它們都有較強的領地意識,接近方式不當很容易受到攻擊。
如何處理流浪狗,在城市管理中是棘手問題。2016年,市公安部門成立了留檢所,目前收養了30多只流浪狗、棄養狗以及禁養的大型犬。
聯合通告能否帶動市民文明養犬
《關于文明養犬的通告》指出,市民養犬應當遵守攜犬出戶時為犬只束牽引帶、攜帶清污工具及時清除犬只排泄物、不得進入相應公共場所、不得乘坐大型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等相應規定。
為了治理狗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早在幾年前,也曾發布過類似的通告,但這次三部門聯合發布是頭一回。但是在調查采訪中,市民普遍反映,治理城市狗患總感覺“雷聲大雨點小”。
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治安管理大隊相關負責人坦言,《關于文明養犬的通告》雖然實施,但其僅是一個規范性文件,并不具備法律效力,在管理過程中若碰到市民不配合,相關部門沒辦法依法執法,只能靠市民自覺遵守。我市對養狗的辦證、防疫、管護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對不能飼養烈性犬只有明文禁令,但現實中真正能嚴格遵守的還真不多。
僅市區養狗數量就非常可觀,但是登記辦證的犬只數量并不多。在限養區內,攜犬出戶不牽行、不清除犬只戶外糞便等行為普遍存在。社區基層工作者營燕認為,其實治理狗患,不如先治人。世上沒有文明的狗,只有不文明的狗主人。狗患必治,但是治理狗患也不是政府哪幾個部門就能治理得了的,而是要靠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形成全民治理狗患的良好氛圍,讓養狗的不文明行為和習慣遠離我們的生活。
業內人士坦言,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當下,全市要把宣傳教育引導作為加強犬只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利用基層組織優勢,充分發揮村(居)委會、社區、物業服務企業的作用,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形式,開展多種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群眾充分認識犬患的危害性,提高群眾文明規范養犬的自覺性和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發動群眾積極舉報違規養犬行為,自覺參與犬類監督管理,形成人人參與規范養犬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