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譽寧)緊張的高考在各界的關注下結束了。高考不僅僅是學生們的決戰,更多是涉及千千萬萬個家庭的考驗,特別是操碎心的家長們。考生考后放松,家長又開始忙碌起來,如何準備子女上大學后的費用,成了家長們的“高考”。理財專家表示,家長們應該“兩手抓”:一方面學會穩妥理財,運用理財手段靈活支付子女學費;另一方面,應該做好入學前的“理財家教”,加強對孩子理財的引導和教育。
教育理財“穩”當先
家有“準大學生”,大學學費就成為家長即將面臨的大額家庭支出,很多家庭在子女上中學時,就對相關的費用有所準備。但記者了解到,絕大多數考生家長主要是以銀行存款的形式,儲備孩子的大學費用,對資金進行理財規劃的較少。對此,工商銀行連云港分行理財師認為,扣除即將支付的第一學期費用后,考生家長應對其余部分資金進行理財規劃,由于子女上大學期間費用較大,且到期就必須支出,因此教育金理財應該“穩”字當頭,選擇穩健型理財產品,避開高風險投資渠道。
在學費支付方面,可以根據資金利用時間的長短,進行理財產品組合。其中要注意的是,高風險資產比重應該保持在20%以下,除定期定期存款外,還可以考慮國債、投連險、債券型基金或者其他本金風險較小的銀行理財產品等。此外,除了以上低風險投資產品之外,家長還可以持有部分基金定投,但應該以短期低風險債券型基金為主,零存整取,積少成多。
理財家教不可缺
過去的學業壓力比較緊張,也只是在校園這座“象牙塔”中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孩子告別高考后,告別十八歲,走向獨立,而獨立首先是經濟上的獨立。對于即將邁入大學校門的準大學生而言,家長們在為他們準備大學費用的同時,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們利用暑期,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財常識。讓準大學生們自行開立個人銀行賬戶,了解網上銀行操作以及股票、基金、國債等理財渠道,不僅讓他們形成一個良好的理財習慣,也是很好的理財嘗試和鍛煉。
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理財搞得好,無非抓兩頭,既要開源又節流。大學時代應該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大學生在校期間雖然可支配的錢很少,但是一樣可以科學管理。理財師提醒,大學生理財應遵守“開源節流”規則。“開源”包括勤工儉學、做家教、兼職打工等。“節流”則不妨從記賬開始,防止大學生“月光族”現象發生。理財師表示,不少大學生不是沒錢花,而是不會花。記賬和支出預算是理財的重要手段,也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學生在日常消費時,堅持每天及時記錄,保留所有收支單據。一段時間后,通過檢查賬本,判斷哪些是該花的,哪些是可以節省的。
留學攜款有訣竅
高考結束后,出國留學也是考生的一條出路。出國前除了自備出國學費、生活費,各國還會要求提供家庭存款證明。存款金額一般依據學生留學時間,以及留學期間大致產生的費用推算得出,與出國求學的學費和生活費總和相當。
中國銀行連云港分行理財師建議,在留學生攜款出國方面,應該盡量選擇多種方式。因為出國時,若攜帶超過5000美元或等值外幣出境,在沒有辦理相關證明的情況下,海關將禁止放行。因此留學攜款,最好是現金、匯票、旅行支票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少量現金用于零花急用,匯票用于支付學費和校方住宿費,旅行支票可以用于應急。此外,出國留學生最好以主附卡形式辦理一張國際信用卡,用于支付日常花銷,家長可利用主卡,在免息期內用人民幣購匯還款,還可利用網上銀行或者對賬單功能,監督子女的資金使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