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 者 趙 芳 通訊員 羅時寶 實習生 唐婉兒 喬 菁)昨日,記者從市衛計委獲悉,我市印發《連云港市深入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全市醫養結合政策體系、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實現有效銜接、有序共享,覆蓋城鄉、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的醫養結合服務網絡基本建成,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養老服務。
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屆時,我市將實現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并能夠以不同方式向老年人提供醫療、康復護理等服務。
開設老年人綠色就醫通道
我市將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制度,為老年人免費建立電子健康檔案,每年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拓展家庭醫生服務內容,為行動不便的居家老年人上門提供健康管理和康復護理等服務,符合規定的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同時,所有醫療衛生機構開設老年人掛號、就醫等綠色通道。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和中醫醫院全部設立老年病科。市級建立1所以上安寧療護中心,每個縣(區)建有2所以上護理院或康復醫院,全市老年護理院總數達到25所左右,新增護理型床位3000張,護理型床位占養老床位50%以上。
我市將全面推動醫療衛生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我市將依托社區各類服務和信息網絡平臺,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社區居家養老機構服務有效銜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結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由簽約家庭醫生團隊為轄區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建立健康檔案并動態管理,到202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90%以上。針對老人身體特點,將支持和推廣在社區居家養老(日間照料)中心嵌入“健康衛生小屋”(或開設全科醫生工作室)。
那么,一些行動能力不便的老人怎么辦呢?我市將研究制定為居家老人提供的醫療護理服務清單和服務規范,優先滿足家庭醫生簽約的低收入老人、高齡老人及患有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行動不便的65歲以上老年人的居家健康管理、家庭病床等上門服務需求,開設家庭病床,制定個性化服務包,優化服務流程,不斷健全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
加快養老機構建設
我市將積極支持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開展醫療服務。我市要求100張床位以上的護理型養老機構和助養型養老機構應單獨設置衛生所或醫務室,條件具備的養老機構可申請開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安寧療護機構等。100張床位以下的養老機構可單獨設置衛生所、醫務室,也可采取與周邊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合作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取消設置審批,實行備案管理。鼓勵執業醫師到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進行多點執業,支持具備資質的醫師和專業人員在養老機構開展疾病預防、營養、中醫養生保健等非診療行為的健康服務。
我市將逐步形成涵蓋老年病醫院、護理院、康復醫院、安寧療護中心以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老年病科等在內的多層次老年醫療服務體系。認真落實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安寧療護中心等醫療機構建設標準和管理規范。新建連云港市養老護理院、中醫老年養護院。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全面落實老年醫療服務優待政策,對老年人看病就醫實行優先照顧,開通綠色通道,在掛號、收費、取藥、住院等窗口明顯位置設置“老年人優先”標志。
推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
我市將扎實推進“互聯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大力發展以互聯網為載體的信息技術在健康養老服務中的應用。
我市將推動社區養老服務平臺與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對接,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檔案、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依托家庭醫生系統,為居家、社區養老人群提供高血壓、糖尿病、心臟功能監測等,對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老人實施緊急救援和及時有效轉診。組織醫療機構開展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
同時,探索基于互聯網的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開展網上預約、線上支付、在線隨訪、健康咨詢,以及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應用,提高服務的便捷性和針對性,促進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