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袁春梅 通訊員 代潔)胎齡31+2周,出生時體重2.0千克,38歲的高齡初產婦王女士(化名)抱著這個小小的嬰兒喜極而泣。但接下來的事,讓王女士一家揪心不已。孩子出生后不久,因腸穿孔,腹腔感染,命懸一線。在救治的一個月里,醫生竭盡全力,王女士通過便箋給孩子送去很多鼓勵的話語,這個“珍貴兒”最終堅強地活了下來。
38歲高齡產婦生下“珍貴兒”
“醫生救救我的孩子吧……”9月4日,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收治一名因腸穿孔、腹腔感染入院的患兒朱小丫(化名),孩子胎齡31+2周,出生體重2.0千克。4天前,孩子在一家醫院救治過程中,出現腹脹伴呼吸困難、青紫等癥狀,且逐漸加重,腹部X線提示腸穿孔,命懸一線。
患兒入院時腹脹如鼓,腹壁靜脈曲張,全腹呈紫黑色,呼吸微弱。醫護人員看到孩子都心里一緊:這個孩子有存活的希望嗎?還有救治的必要嗎?
“我們好不容易才有了這個孩子,求求你們救救孩子吧?”家人堅決不放棄。新生兒科醫生立即聯系兒外科會診,并告訴家長,孩子病情兇險,僅有3%~5%的存活希望。
媽媽頓時淚流滿面,她38歲才有了這個孩子,一家人視為珍寶。而在醫學上,這種得來不易的孩子被稱為“珍貴兒”。媽媽冒著人財兩空的風險要救自己的孩子,哪怕只有百分之零點幾的希望。
新生兒科醫生為之感動,決定內外科聯手與死神搏一搏,盡最大可能挽救孩子的生命。
術中發現穿孔三處回腸壞死三段
新生兒腸穿孔是危及生命的疾病,病情重、并發癥多,如不及時手術治療,病死率極高。
孩子入院的當天下午,就被推進手術室。術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回腸壞死三段,穿孔三處,穿孔處見大便流出,腹腔污染。
在場的所有人再次震驚了,作為主刀醫生的兒童醫院副院長、兒外科主任羅洪,深吸一口氣:“這么嚴重的腸壞死和穿孔,孩子生存希望渺茫,就是存活,以后難保不會有后遺癥。”
手術室外,王女士堅定的意志和幾乎哀求的眼神,給了醫生一定要和死神拼一拼的信念。壞死回腸切除、穿孔處吻合、腹腔沖洗,三個小時后,手術結束。孩子在呼吸機維持下推出手術室的那一刻,王女士幾乎跪在救命恩人面前。
但是,術后僅一個小時,這個弱小嬰兒的病情就發生了變化,面色灰白、心率減慢,血氧飽和度下降,心臟驟停,又一次命懸一線。在醫護人員及時胸外心臟按壓、提高吸入氧濃度后,患兒心率、血氧飽和度恢復,轉危為安。
一張張便箋 寫滿媽媽的疼愛
隨后的很長時間里,孩子的病情處于極不穩定狀態,血小板極低,出凝血時間延長,面臨多臟器出血可能;酸堿平衡失調,內環境不穩定,面臨多臟器衰竭的可能;腹部再次膨隆,排便不暢,面臨再次穿孔腸壞死的可能……
王女士整天守護在監護室門外,默默地為孩子祈禱……
“親愛的寶貝,感謝你來到我身邊,雖然此刻很艱辛,但媽媽一直陪你,期待擁抱你的那一刻!”“我的寶貝,今天好嗎?媽媽很想你,想親親你的小臉,期盼你康復,回到媽媽的懷抱!”“奶奶給你起了小名,叫小雨,說你出生那天下著雨,不過媽媽更喜歡叫你小雨點,你喜歡嗎?”……
醫護人員將王女士寫的這些愛心便箋貼在孩子的暖箱上,鼓勵寶貝。“母子連心,我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愿意為孩子付出再多一點,診療方案再細致一點,希望孩子能早日康復!”
面對孩子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新生兒科和兒外科多次聯合診治,制定診療方案。終于,孩子排便了,腹脹減輕了,胃腸減壓和腹腔引流量也一天天減少。兩個星期后,孩子能自行進食糖水,一天后用少量奶液喂養,大小便正常。
國慶假期,朱小丫出院回家了。這些天,新生兒科的醫護們多了一份牽掛,不時通過微信詢問小丫的情況,祝愿寶貝在家人的呵護下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