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劉聰 孫海洋)見到徐海明時,他正在給一名留守兒童拍照。“來,臉側一點,笑一笑,想想爸爸媽媽回來給你帶的禮物,很棒,笑容很燦爛。”徐海明一直半蹲著,鼓勵孩子展露笑臉。
鏡頭那邊的小姑娘叫小悅(化名),在板浦鎮東辛小學讀書,是一名留守兒童。“我爸爸媽媽只有過年才能回來,我很想他們。徐叔叔說可以幫我拍漂亮的照片寄給爸爸媽媽。”
今年31歲的徐海明是本地人,大學畢業后,和人合伙經營旅游公司。然而,他卻是個“不務正業”的老板,將自己的收入和大部分精力投入公益事業,創辦了連云港陽光愛心服務中心。
“我在南京曾經參加過一個青年領袖訓練營,遇到了許多熱心公益的小伙伴,他們對我影響很大。從那時起,我對公益服務隊和志愿服務的認識越來越清楚。有些事總要有人先去做,才能帶動大家去做,而我愿意去做那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為留守兒童拍攝成長幸福照的活動是徐海明從2016年開始策劃的。小時候,父母由于工作原因陪他的時間比較少,所以他很了解孩子對父母在身邊陪伴的渴望,也明白父母必須在外打拼的無奈,所以萌生了免費為留守兒童拍照的念頭。“我想用手中鏡頭記錄下孩子們讀書的樣子,寄給遠方的父母,讓他們能夠及時了解孩子的成長,也讓孩子們知道,盡管父母沒有陪在他們身邊,但依然很愛他們,很掛念他們。”徐海明說。
為了能盡快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徐海明和志愿者們在拍照時會要求自己在見到孩子們的五分鐘內,記住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通過記住名字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志愿者和孩子迅速熟悉起來,孩子也能夠更容易去接受志愿者。”
去年剛剛結婚的徐海明已經是無數留守兒童的“公益爸爸”。兩年多來,他陸續為全市326名留守兒童拍攝了個人照片,并把照片郵寄到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數十個地市,送到孩子們外出務工的父母手中。
筆者了解到,徐海明已經獨立策劃了5個系列10余個公益項,他設立的雛鷹助學計劃項目資金,已投入12萬元,志愿團隊也由他獨自一人逐漸擴大到了200人,累計幫助服務群體超過2200人。
“我愿意干一輩子公益事業,希望在我們能夠做的小事的帶動下,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活動中,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徐海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