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肖婷婷 通訊員 徐楊)“沒想到,從查詢到獲得政府穩評部門的免費提供區域評價結果僅用了一個工作日,省時還能省錢,這個‘區域評’太好使了。”中核云港新能源(連云港)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筆者采訪時感嘆。今年上半年,中核云港新能源(連云港)有限公司的“光伏10KV輸變電線路項目”到市里立項。按照規定,企業立項前必須提交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該報告從委托評估到形成報告文本,不僅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還需要花費幾十萬的費用。
對中核云港新能源(連云港)有限公司來說,“區域評” 不僅讓企業省了錢,更省了時,對企業項目早日投產具有重要意義。而這,得益于連云經濟開發區在去年實施的“區域評”改革。2017年初,我省出臺有關區域評估的方案,要求在環評、能評、安評等方面,探索開展區域評估,取代區域內每個獨立項目的重復評價。根據省里相關方案,我市在連云經濟開發區和徐圩新區選取特定區域,編制區域性專項評估評審報告,5年內有效,落戶區域內的項目免費共享。
“我們實行‘區域評估’,即委托社會中介機構,提前完成區域內建設項目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專項性評估,對整體性、區域化的評估評審結果,形成整體評價,評價結果開發區內項目共享使用。”連云經濟開發區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實行區域評估評審,讓評估評審事項先以園區為單位整體預辦,不再讓同一區域的創業者、投資者耗時費力重復辦理,將評估評審變‘零售’為‘批發’,最大限度地縮短了建設項目的審批時限,促進建設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作為全市率先探索實施投資建設項目區域性評估的連云經濟開發區,近年來累計投入150多萬元,制定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環境水文地質勘查評估等區域性評估報告,園區內入駐企業共享使用。
在連云經濟開發區和徐圩新區試點成功后,市編辦又將區域評估評審工作推廣到全市所有的省級以上開發區。市編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具體工作中,我們要求各功能園區結合自身定位,因地制宜開展能評、穩評、地質災害、水質監測、交通等評估,政府買單、一次評估、反復使用;在實施程序環節,各評估地區要與市相關職能部門有效溝通,明確邊界,組織實施專項評估;在區域評估報告結果運用方面,市編辦明確除法律法規明文規定需要單獨評估的項目外,區域內所有項目在審批時均適用區域評估結果,無需再單獨評估。”
該負責人表示,“區域評”是我市招商引資“筑巢引鳳”行動的重要舉措,可以有效將建設項目評估評審的單體把關變為整體把關、申請后評估評審為申請前服務,再結合“多評合一”,將建設項目“串聯”改“并聯”,有效改變了“審批繁、驗收慢、收費亂”的困局。截至目前,全市10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已實現“區域評”全覆蓋,72個產業項目獲得改革“紅利”,為企業累計節約資金700多萬元。